記者/游宏琦 專題採訪報導
關於佛像的塑像、繪畫、浮雕裝飾等,有其定式的度量比例,這些共同「儀軌」必須嚴格遵守。《佛說造像量度經》是為佛造像的規範所本,據說是釋迦摩尼佛口傳,弟子舍利弗所撰;其餘諸菩薩護法造像時,也有清乾隆蒙古族學者工布查布藏版漢譯的《造像量度經》及其補述的《造像量度經引》、《經解》與《續補》等規範。
一般而言,後世唐卡畫師皆遵守師承比例、規則繪製,其間能展現自我的地方並不多。唐卡布局有一定編排格式,基本式樣大致以中間為主尊,上方布局傳承上師,下方設置護法等。左右兩邊繪製傳經故事、伏藏傳承或山水風景等。
佛教大約於西元八世紀由尼泊爾與中國傳入藏地,這意味著藏傳佛教藝術,必定受藏地本土與印度、中國兩大文明古國的影響。
謝克駿認為,藝術其實是要在不同時空經緯下,創作出相對應的獨有特色。所謂流派、風格其實是史學家為研究方便所下的定義,實際上,每個藝術流派間,無不有著相互流動的影響,因為互相借鏡,不免產生質變。
各時代相異空間的藝術家必定帶著個自對世界的理解、自身美感經驗與雙眼所見的感悟來詮釋藝術。這也使人類文明過程迸發出百發齊放又相互映照的各式特色藝術。
彭措先生以自己看過的唐卡特色,分門別類,得出三種風格。然而,實際上拉薩的繪畫也帶有尼泊爾風格;四川熱貢唐卡也常有拉薩風。他們不因流派自限,反而相互借鑑。
薩迦派多傑洛本仁波切曾說;「唐卡,就是把全世界最美的佛像畫上去。」「好的唐卡能讓佛像動起來」。利用薄施色差,使唐卡主尊鼻樑高聳、衣著線條如曹衣出水、飛衣詩意則如吳帶當風,身形或婀娜多姿或厚實體健,謝克駿說這是他在尼泊爾學習唐卡時體悟到的,他在繪製唐卡時,表現上也揉和對尼泊爾佛像的觀察與自身得自中國文化藝術教育的涵泳,把全世界可以莊嚴佛像之美的全都畫上去。
在唐卡創作上,謝克駿承接扎實精描的熱貢唐卡傳統,圖像方面更注重西方人體比例與面孔神情,巧妙搭配中國藝術情趣,如衣著皺褶、飄帶、服飾布料上的精巧紋飾。作品具多國情調卻嚴遵唐卡故事本旨。這樣固本求新的藏式唐卡圖像表現,既彰顯多元文化建構下相互融和的意蘊,其自然流露的時代氛圍,也使唐卡藝術與時俱進。(本系列共10期 / 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