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何文勝/高雄報導
中國國民黨主席參選人、中常委孫健萍於七七事變88周年之際發表聲明,指出這一歷史事件揭開了全球華人艱苦卓絕抗戰的序幕。除了中國國民黨所領導的大陸與東南亞戰場,台灣人民亦在日本殖民統治下發起多次抗日運動,海外華人更是不遺餘力地捐輸資源、奔赴前線支援。
孫健萍指出,自1895年台灣遭日本統治以來,台灣人民不屈不撓,接續發起包括1895年「乙未戰爭」、至1902年的「抗日游擊戰」、1907年「北埔事件」至1915年「西來庵事件」等武裝抗爭。1918年起轉向「文化抗日」,而台灣原住民族更持續武裝反抗,1930年爆發震撼中外的「霧社事件」。孫健萍向所有抗戰志士致上最崇高敬意,強調正是這些無私犧牲與奉獻,使中華民族得以擺脫次殖民地的命運,台澎金馬重回中華民國懷抱,民主與自由之花得以綻放。
回憶青年時期深受林覺民《與妻訣別書》中「為天下人謀永福」一語所感動,孫健萍表示,這份情懷讓他16歲便投身中國國民黨,立志承繼孫中山先生創建共和、實現民主的理念與志業。
針對賴清德總統在「歐戰勝利紀念日」譴責侵略者但未正視亞洲歷史暴行一事,孫健萍批評其忽視南京大屠殺、慰安婦悲劇與台灣殖民統治下的壓迫。孫指出,以總統高度更應秉持真理,不應因地制宜地選擇性譴責。他更警示,台獨勢力正藉「中華民國」之名行文化切割與法理分離之實,試圖透過「文化台獨」與「歷史去脈絡化」達成意識形態洗腦的目的,令人憂心。
面對當前全球局勢紛亂,孫健萍強調,當今世界最缺乏的是和平與理性,最過剩的則是政客與武器。他呼籲全球華人應站在世界人道與人權的高度,攜手面對戰爭、疾病、飢餓、貧窮與氣候變遷等重大挑戰,共同維護亞太區域和平穩定,促進全人類的平等與永續發展。
因此,孫健萍正式提出**「藍色台海倡議」,主張兩岸應以和平為前提,推動台海成為經濟共榮、文化共融的藍海**,而非兵凶戰危、衝突不斷的紅海。他呼籲兩岸立即恢復教育、文化、經貿、宗教、體育等各項交流,以合作取代對抗、以對話化解敵意,為兩岸人民福祉共同努力。
最後,孫健萍引用英國文豪狄更斯《雙城記》名句:「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年代,也是愚蠢的年代;這是光明的季節,亦是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之春,亦是失望之冬。」他深情表示,在時代洪流中,個人力量或許有限,但只要兩岸人民攜手、全球華人團結一心,必能匯聚起一股不可忽視、守護世界和平的磅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