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門
  • 地方
  • 生活
  • 產經
  • 綜合
  • 娛樂
  • 文教
  • 身心𩆜
  • 醫藥健康
  • 旅遊
  • 美食
  • 體育
  • 法律天地
  • 合作媒體
  • 熱門
  • 地方
  • 生活
  • 產經
  • 綜合
  • 娛樂
  • 文教
  • 身心𩆜
  • 醫藥健康
  • 旅遊
  • 美食
  • 體育
  • 法律天地
  • 合作媒體
最新新聞
春節檔黑色喜劇 Lulu黃路梓茵同學變夥伴 張可芙 網紅吳奇軒初登大銀幕
俐蓁Lizhen倒進范姜彥豐懷裡 親密戲連發超浪漫
新住民在台灣|滿群華,擦亮窗明几淨,也擦亮自己的人生
黃明志兒歌暗黑化 蟑螂亂飛 小朋友集體落淚
823「7立委罷免案」全數失敗 加上726結果 國民黨31比0完封
114污水banner
1140707-0720-地價稅
1140721-0803-電子稅單
05.banner_工作區域 1 複本
S__48128050
墨新聞 MORE News > 綜合 > 氣候變遷衝擊河川生態 北市科學化監測積極應變
綜合

氣候變遷衝擊河川生態 北市科學化監測積極應變

鄭 富鈺
Last updated: 2025/07/08 14:08
鄭 富鈺
Share
8 Min Read
氣候變遷衝擊河川生態 北市科學化監測積極應變
北市府完成自動監測站
分享文章

近年臺灣多處河川陸續傳出魚群死亡事件,引發民眾關注。臺北市環保局8日表示,這類現象主要是因天氣劇烈變化導致水中含氧量驟降,並非源自工業污染。為因應極端氣候下的環境挑戰,臺北市已建構完整的水質自動監測系統,並依據科學數據啟動跨局處應變機制,有效降低生態衝擊。

市已建構完整的水質自動監測系統 並依據科學數據啟動跨局處應變機制 有效降低生態衝擊

魚類對水中含氧量極為敏感,一旦溶氧低於每公升2毫克,即可能造成魚群缺氧死亡。夏季高溫會降低水中氧氣含量,加上突發暴雨、氣壓偏低、連續陰天等氣象條件,更易導致水體缺氧惡化。根據環保局觀察,淡水河、基隆河與新店溪等地區,過去即曾在高溫與劇烈天候影響下發生魚群大量死亡事件,尤以對氧氣需求較高的烏仔魚(鯔魚)最為敏感。

為即時掌握河川水質變化,臺北市已於淡水河本流及其主要支流設置5座固定式太陽能水質自動監測站,全天候監控水溫、酸鹼值、溶氧與導電度等重要指標,並即時上傳數據至監測平台。

5座固定式太陽能水質自動監測站 全天候監控水溫、酸鹼值、溶氧與導電度等重要指標 並即時上傳數據至監測平台

當監測數據顯示「連續2日、每日連續5小時以上溶氧低於0.3毫克/公升」時,環保局即啟動「死魚事件預警機制」,由沿岸清潔隊強化巡檢,確認有無人為排放污染,並通知衛工處加強截流與污水處理設施操作,減輕生活污水對河川生態與市民親水活動的影響。

此外,配合臺北市「熱浪預警通報機制」,當出現連續高溫達36度以上三日(橙燈)或38度以上(紅燈)時,亦即同步啟動上述預警機制,前置部署風險防範。

環保局強調,面對日益極端的氣候變遷,臺北市已建置結合固定與移動式感測器的河川水質監控網,並整合上傳至「環境品質資訊網」公開透明,供市民即時查詢。這不僅提升災害預警能力,更是邁向城市淨零永續的重要基礎建設,經由科學化的監測,強化臺北的調適韌性。

北市已建置結合固定與移動式感測器的河川水質監控網 整合上傳至「環境品質資訊網」公開透明 供市民即時查詢
Previous Article 頭上又飄六月雪?醫師建議藥用 vs 日常清潔這樣搭配最有效 頭上又飄六月雪?醫師建議藥用 vs 日常清潔這樣搭配最有效
Next Article 抱回4項大獎!台中影視閃耀北影 新聞局長:讓觀眾看見「不一樣的台中」 抱回4項大獎!台中影視閃耀北影 新聞局長:讓觀眾看見「不一樣的台中」

近期消息

823「7立委罷免案」全數失敗 加上726結果 國民黨31比0完封
823「7立委罷免案」全數失敗 加上726結果 國民黨31比0完封
熱門
2025/08/23
公投案未達門檻/超過430萬人同意重啟核三 黃國昌:賴清德應謙卑聆聽 童子賢:主流民意支持核電 盼政府務實接受
公投案未達門檻/超過430萬人同意重啟核三 黃國昌:賴清德應謙卑聆聽 童子賢:主流民意支持核電 盼政府務實接受
熱門
2025/08/23
完封綠營大罷免 朱立倫對賴清德提5呼籲 停止一切製造對立的政治操作
完封綠營大罷免 朱立倫對賴清德提5呼籲 停止一切製造對立的政治操作
熱門
2025/08/23
大罷免大挫敗 賴清德:已請閣揆卓榮泰留任 「啟動必要人事改組」 執政團隊會有4個調整
大罷免大挫敗 賴清德:已請閣揆卓榮泰留任 「啟動必要人事改組」 執政團隊會有4個調整
熱門
2025/08/23
  • 關於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聯絡我們
  • 關於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聯絡我們
Copyright©MORE News
Welcome Back!

Sign in to your account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Password

Lost your password?

為了帶給你更好的瀏覽體驗我們的網站中有使用Cookie,幫助我們改善網站的結構和行銷分析。如果你同意使用請點擊了解,我們會權利提供你更完善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