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7月8日電/大罷免將於7月26日投票,曾經多次神準預言台灣大選結果的日籍學者、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小笠原欣幸7日在臉書發文分析,對民進黨而言,唯有罷免成功席次達到雙位數(10席以上),才有機會在後續的6場補選中取勝,進而燃起重奪“立法院”過半席次的希望。反之,若罷免案成功數未能超過6席,將是對民進黨一記重擊。 小笠原分析,目前台灣民意結構呈現M型分裂趨勢,支持與反對賴清德的聲音勢均力敵,朝野政黨在整體支持率上也呈現膠著,雙方皆缺乏決定性的優勢。在個別選區中,M型結構的哪一端能取得優勢,尚難預測。 小笠原指出,從過去民調來看,罷免投票的主要戰場在論述層面。主張罷免者,多訴求“去除親中派立委;而反對罷免者,則強調“罷免推翻去年選舉結果並不正當”。雙方論述的說服力,將成為關鍵變數。目前整體民意對罷免多持保留態度,但在各選區內,罷免團體行動較為積極,相較之下,國民黨則顯得相對被動。 針對國民黨的應對,小笠原指出,國民黨原先提出“以罷制罷”的策略,試圖反制民進黨,但連署過程爆出造假風波,導致針對綠營立委的罷免案無一成案,不僅造成士氣打擊,也讓民進黨陣營振奮。此後,國民黨轉而仰賴各區立委後援會動員,力圖提升投票積極度,試圖逆轉局勢。 小笠原說,目前民進黨支持者對罷免案的立場相對明確,未來觀察重點將轉向國民黨支持者的投票動能是否升高。 就戰略布局而言,小笠原認為,民進黨若能讓罷免成功席次達10席以上,才有望在後續補選中贏得6席以上,實質改變立法院權力版圖;若僅成案5、6席以下,則象徵一場嚴峻的挫敗。 相對而言,國民黨若能維持“零罷免”,可視為最大勝利;即使罷免案無法完全擋下,若能將成功數控制在5席以下,也屬實質勝出。一旦超過6席,國民黨將需全面檢討策略應對。 針對民眾黨的態度,小笠原指出,該黨明確表態反對“惡意罷免”,並支持國民黨保住席次。由於民眾黨8席立委皆屬不分區,未列入罷免範圍,導致支持者對罷免案的直接參與感相對淡薄。然而,若國民黨席次遭削,民進黨因此取得過半,勢必壓縮民眾黨在國會的關鍵角色。對民眾黨而言,協助國民黨守住陣地,實則符合政黨利益。 至於補選後的人選布局,小笠原坦言,各政黨目前刻意迴避討論相關人選,以免牽動罷免投票動態。但外界對補選布局的臆測已悄然升溫,顯示選戰未來走向仍存諸多變數。整體而言,台灣政局正處於動盪轉折期,朝野雙方皆在邊走邊試中尋求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