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門
  • 地方
  • 生活
  • 產經
  • 綜合
  • 娛樂
  • 文教
  • 身心𩆜
  • 醫藥健康
  • 旅遊
  • 美食
  • 體育
  • 法律天地
  • 合作媒體
  • 熱門
  • 地方
  • 生活
  • 產經
  • 綜合
  • 娛樂
  • 文教
  • 身心𩆜
  • 醫藥健康
  • 旅遊
  • 美食
  • 體育
  • 法律天地
  • 合作媒體
最新新聞
「台灣學聯」助力北北基桃竹50餘所高中職培育量子人才
嘉義城隍廟中元祭開跑!三百年古禮再現 林瑞彥主持開香祈福
國人平均壽命80.77歲創新高 男性77.42歲、女性84.30歲
台中畜牧資源化成果卓著 強化雨污分流減輕廢水處理負荷
美語說客家、潮舞展創意!  中市客委會表揚「台中市各高中客家采風教育服務工作坊」成員
114污水banner
1140707-0720-地價稅
1140721-0803-電子稅單
05.banner_工作區域 1 複本
S__48128050
墨新聞 MORE News > 熱門 > 小笠原欣幸:若罷不到6席重擊民進黨
熱門

小笠原欣幸:若罷不到6席重擊民進黨

韋 石
Last updated: 2025/07/08 20:30
韋 石
Share
8 Min Read
小笠原欣幸:若罷不到6席重擊民進黨
小笠原欣幸。(中評社 資料照)
分享文章

 

中評社台北7月8日電/大罷免將於7月26日投票,曾經多次神準預言台灣大選結果的日籍學者、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小笠原欣幸7日在臉書發文分析,對民進黨而言,唯有罷免成功席次達到雙位數(10席以上),才有機會在後續的6場補選中取勝,進而燃起重奪“立法院”過半席次的希望。反之,若罷免案成功數未能超過6席,將是對民進黨一記重擊。

小笠原分析,目前台灣民意結構呈現M型分裂趨勢,支持與反對賴清德的聲音勢均力敵,朝野政黨在整體支持率上也呈現膠著,雙方皆缺乏決定性的優勢。在個別選區中,M型結構的哪一端能取得優勢,尚難預測。

小笠原指出,從過去民調來看,罷免投票的主要戰場在論述層面。主張罷免者,多訴求“去除親中派立委;而反對罷免者,則強調“罷免推翻去年選舉結果並不正當”。雙方論述的說服力,將成為關鍵變數。目前整體民意對罷免多持保留態度,但在各選區內,罷免團體行動較為積極,相較之下,國民黨則顯得相對被動。

針對國民黨的應對,小笠原指出,國民黨原先提出“以罷制罷”的策略,試圖反制民進黨,但連署過程爆出造假風波,導致針對綠營立委的罷免案無一成案,不僅造成士氣打擊,也讓民進黨陣營振奮。此後,國民黨轉而仰賴各區立委後援會動員,力圖提升投票積極度,試圖逆轉局勢。

小笠原說,目前民進黨支持者對罷免案的立場相對明確,未來觀察重點將轉向國民黨支持者的投票動能是否升高。

就戰略布局而言,小笠原認為,民進黨若能讓罷免成功席次達10席以上,才有望在後續補選中贏得6席以上,實質改變立法院權力版圖;若僅成案5、6席以下,則象徵一場嚴峻的挫敗。

相對而言,國民黨若能維持“零罷免”,可視為最大勝利;即使罷免案無法完全擋下,若能將成功數控制在5席以下,也屬實質勝出。一旦超過6席,國民黨將需全面檢討策略應對。

針對民眾黨的態度,小笠原指出,該黨明確表態反對“惡意罷免”,並支持國民黨保住席次。由於民眾黨8席立委皆屬不分區,未列入罷免範圍,導致支持者對罷免案的直接參與感相對淡薄。然而,若國民黨席次遭削,民進黨因此取得過半,勢必壓縮民眾黨在國會的關鍵角色。對民眾黨而言,協助國民黨守住陣地,實則符合政黨利益。

至於補選後的人選布局,小笠原坦言,各政黨目前刻意迴避討論相關人選,以免牽動罷免投票動態。但外界對補選布局的臆測已悄然升溫,顯示選戰未來走向仍存諸多變數。整體而言,台灣政局正處於動盪轉折期,朝野雙方皆在邊走邊試中尋求突破。

Previous Article 颱風吹翻屏東光電板 藍爆廠商是綠友友 柳采葳:當屏東人泡在水裡 縣長周春米還在海外 颱風吹翻屏東光電板 藍爆廠商是綠友友 柳采葳:當屏東人泡在水裡 縣長周春米還在海外
Next Article 挺進嘉義世賢路! 中市建設局全力搶通 展現救災高效率 挺進嘉義世賢路! 中市建設局全力搶通 展現救災高效率

近期消息

核三公投前夕 黃仁勳:核電是一個很好選擇
核三公投前夕 黃仁勳:核電是一個很好選擇
熱門
2025/08/22
藍白合力高雄宣講公投 炒熱柯志恩選市長
藍白合力高雄宣講公投 炒熱柯志恩選市長
熱門
2025/08/22
盧秀燕力推核三公投 隔空酸陳其邁這件事
盧秀燕力推核三公投 隔空酸陳其邁這件事
熱門
2025/08/22
江啟臣最後衝刺邀蔣萬安站台 拉警報助催票
江啟臣最後衝刺邀蔣萬安站台 拉警報助催票
熱門
2025/08/22
  • 關於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聯絡我們
  • 關於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聯絡我們
Copyright©MORE News
Welcome Back!

Sign in to your account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Password

Lost your password?

為了帶給你更好的瀏覽體驗我們的網站中有使用Cookie,幫助我們改善網站的結構和行銷分析。如果你同意使用請點擊了解,我們會權利提供你更完善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