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門
  • 地方
  • 生活
  • 產經
  • 綜合
  • 娛樂
  • 文教
  • 身心𩆜
  • 醫藥健康
  • 旅遊
  • 美食
  • 體育
  • 法律天地
  • 合作媒體
  • 熱門
  • 地方
  • 生活
  • 產經
  • 綜合
  • 娛樂
  • 文教
  • 身心𩆜
  • 醫藥健康
  • 旅遊
  • 美食
  • 體育
  • 法律天地
  • 合作媒體
最新新聞
2025台灣醫法實務論壇苗栗場 聚焦健保與醫糾爭議處理
「玩轉臺南.百樣精采」攝影比賽得獎名單出爐 作品引人入勝 臺南之美更值得一遊
114年環保局永續方舟館,辦理跨世代永續環境活動,
114學年度開學日,教育處長走入校園參與友善校園週宣導週活動
英明社區攜手警政與觀護協會 共築反毒反詐安全網
979582
114污水banner
1140707-0720-地價稅
1140721-0803-電子稅單
05.banner_工作區域 1 複本
S__48128050
墨新聞 MORE News > 合作媒體 > 新北市家外托育率高居全台之冠!第127家中和安邦公托位於青年社宅打造「共融共好・世代相伴」
合作媒體

新北市家外托育率高居全台之冠!第127家中和安邦公托位於青年社宅打造「共融共好・世代相伴」

崛起新傳媒
Last updated: 2025/07/11 18:05
崛起新傳媒
Share
7 Min Read
新北市家外托育率高居全台之冠!第127家中和安邦公托位於青年社宅打造「共融共好・世代相伴」
分享文章

新北市家外托育率高居全台之冠!第127家中和安邦公托位於青年社宅打造「共融共好・世代相伴」

[台灣新聞雲報]記者王俊欽/新北報導

新北市第127家公托「中和安邦公共托育中心」11日正式啟用。中心設置於青年社會住宅內,不僅為鄰近家庭提供平價、優質的托育服務,也是新北市第6處利用社宅附設公益空間打造的公托。新北市副市長劉和然在啟用時表示,新北市127家公托可收托6,410人,加上250家私托,共可收托1萬6,511人;如結合居家保母托育,整體家外托育率達44%,高居全國之冠。
中和安邦公托委託社團法人新北市嬰幼兒托育協會辦理,包含協會理事長林逸豪、社會局長李美珍、市議員張維倩、邱烽堯、陳錦錠、多位議員助理和里長、城鄉發展局專門委員張壽文、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副執行長林士森、中和區長楊薏霖等蒞臨參加。
劉和然副市長表示,侯友宜市長在競選時提出的「公托倍增」政策已達標,但市府仍努力不懈,持續盤點社宅、學校或餘裕公共空間,以擴充公共托育量能,回應年輕家庭的育兒需求。不過他也憂心生育率的逐年降低,他說8年前新北市一年還有3.4萬多的新生兒,但到去年卻降到1.6萬多,連一半都不到,因此鼓勵在場的年輕父母踴躍增產報國,新北市一定會打造友善的育兒環境。

劉和然副市長也指出,中和安邦青年社會住宅為一處結合多元社會福利機能的複合型空間,除了托育中心外,亦設有長照日照中心、身心障礙者日照中心和青年創客中心等,形成全齡共融的社區,提供青年居住支持,也照顧到高齡與身障族群,實踐「共融共好・世代相伴」理念。
劉和然並在新北市嬰幼兒托育協會理事長林逸豪的帶領下,入內參觀中心的各項設施設備,並與家長和小朋友互動。看到一對年輕父母帶了2個子女來,劉和然鼓勵再生一個:「如果生第3胎,我一定包個大紅包!」父母微笑以對。

社會局長李美珍說,中和安邦公托中心收托45名嬰幼兒,即日起開放線上報名,至8月5日下午5時止,家長可至「新北育兒資訊網」https://lovebaby.sw.ntpc.gov.tw/ 填寫表單。若報名人數超過,將於8月7日上午10時公開抽籤,並於當日下午2時公告錄取名單。

這篇文章 新北市家外托育率高居全台之冠!第127家中和安邦公托位於青年社宅打造「共融共好・世代相伴」 最早出現於 台灣新聞雲報。

Previous Article 城市交流 臺東市與北市大同區互學共好 城市交流 臺東市與北市大同區互學共好
Next Article 竹市六大觀光亮點角逐觀光亮點獎 市府邀全民天天投票拚人氣 抽萬元旅遊好禮 竹市六大觀光亮點角逐觀光亮點獎 市府邀全民天天投票拚人氣 抽萬元旅遊好禮

近期消息

朱立倫:盼眾望所歸的人領導國民黨
朱立倫:盼眾望所歸的人領導國民黨
熱門
2025/09/01
柯建銘堅持不退 稱總召任期到明年2月
柯建銘堅持不退 稱總召任期到明年2月
熱門
2025/09/01
選國民黨主席?管中閔:我連台大校長都不做
選國民黨主席?管中閔:我連台大校長都不做
熱門
2025/09/01
藍委當面高喊大罷免大失敗 柯建銘尷尬
藍委當面高喊大罷免大失敗 柯建銘尷尬
熱門
2025/09/01
  • 關於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聯絡我們
  • 關於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聯絡我們
Copyright©MORE News
Welcome Back!

Sign in to your account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Password

Lost your password?

為了帶給你更好的瀏覽體驗我們的網站中有使用Cookie,幫助我們改善網站的結構和行銷分析。如果你同意使用請點擊了解,我們會權利提供你更完善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