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門
  • 地方
  • 生活
  • 產經
  • 綜合
  • 娛樂
  • 文教
  • 身心𩆜
  • 醫藥健康
  • 旅遊
  • 美食
  • 體育
  • 法律天地
  • 合作媒體
  • 熱門
  • 地方
  • 生活
  • 產經
  • 綜合
  • 娛樂
  • 文教
  • 身心𩆜
  • 醫藥健康
  • 旅遊
  • 美食
  • 體育
  • 法律天地
  • 合作媒體
最新新聞
南投茶博人潮湧現 千人茶會盛大登場 熱鬧非凡
「2026台東博覽會」開始倒數 以「Slow for Life」為主題
北市「鮮奶週報2.0」開跑 酷AI助孩子成為「鈣」世英雄
榮町商圈飄復古風 蘿莉塔大賽秀創意
熱血俠義的黑龍精神 李江堃引領東龍藝品走出風格與溫度
165打詐儀錶版FOR墨新聞
979582
114污水banner
1140707-0720-地價稅
1140721-0803-電子稅單
05.banner_工作區域 1 複本
S__48128050
首頁 » 「海功號」喜迎50週年 高科大與成大攜手,邀民共慶 – 屏東時報電子報
合作媒體

「海功號」喜迎50週年 高科大與成大攜手,邀民共慶 – 屏東時報電子報

屏東時報
Last updated: 2025/10/07 05:12
屏東時報
Share
9 Min Read
「海功號」喜迎50週年 高科大與成大攜手,邀民共慶 - 屏東時報電子報
「海功號」喜迎50週年 高科大與成大攜手,邀民共慶 - 屏東時報電子報
分享文章

【記者范家豪/基隆報導】 為紀念臺灣第一艘自主設計與建造的大型漁業試驗船、同時也是世上最小的極地探索船「海功號」下水滿五十週年,國立高雄科技大學造船及海洋工程系、國立成功大學漁船及船舶機械研究中心攜手合作,於昨日(7月12日)下午4時30分至6時,在基隆八斗子碧砂漁港海景廣場(海功號停放處前)舉辦「海功講古:海功號50歲慶生會暨海洋教育推廣講座」。

這艘曾遠赴南極海4次、見證臺灣海洋科研發展史的「海功號」,在歷經半世紀風浪後,依舊昂然佇立在基隆八斗子碧砂漁港,成為當地重要的地標。「海功號」在過去是臺灣省政府農林廳水產試驗所的漁業試驗船,1975年正式下水,肩負著漁業試驗與資源調查重任。1977年,「海功號」更勇闖地球最南端,參與南極磷蝦的探測任務,成為全球成功航行於南極海的最小研究船,也因此贏得「極地小巨人」的美名。

▲海功號首席設計師劉啟介先生分享海功號設計與建造經過。(圖/蘇聖惇提供)

「海功號」的設計與建造任務委由我國當年最大的民營造船廠——豐國造船股份有限公司——負責。「海功講古」慶生會邀請到首席造船設計師的劉啟介先生,講述造船經歷,以及臺灣造船技術的演進史。劉啟介先生表示,最初在設計「海功號」時,僅知道水產試驗所希望打造一艘中層拖網漁船,以便研究該漁業技術。然而,之後臨時接到「海功號」要遠赴南極的消息。

所幸,他一開始即加寬船身,讓船隻可耐10至11級的風浪。船體再加上部分調整後,就能在夏季的南極海上乘風破浪。有了建造「海功號」的經驗,我國造船業的漁船建造能力,由原本的350噸躍升到700噸,不久後又有另一艘大型漁業試驗船「海富號」的建造。這一連串的造船技術演進,讓臺灣成為目前漁業界最受推崇的美式圍網漁船的建造大國。

▲海功號首席設計師劉啟介先生分享海功號設計與建造經過。(圖/蘇聖惇提供)

負責籌辦本次活動的國立高雄科技大學造船及海洋工程系洪文玲及王治平兩位副教授,向與會者說明退役後的「海功號」的保存現況,並強調其對我國海洋教育的價值及意義。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研究典藏組主任陳麗淑、八斗里里長杜劍秋、海巡署北部分署第二岸巡隊副隊長李勃毅、過去將「海功號」提報為海洋文化資產的兩位提報人——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社會與區域發展學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系兼任助理教授蕭文杰、文史人士青年賈伯楷先生,以及基隆文史團體雞籠卡米諾與星濱山共創工作室,均一同來到現場,替「海功號」慶生。

現場除精彩的故事分享外,也有饒富趣味的有獎徵答活動,答對者可獲得印有海功號字樣及船體Logo的精美帆布袋。眾人踴躍搶答,氣氛歡樂。現場許多民眾皆表示,期盼政府修復「海功號」,將之作為推廣海洋文化歷史的重要教育場所。

Post navigation

Previous Article 怕55身穿37身直筒褲!服飾品牌CHUN33開創高CP值神褲系列 怕55身穿37身直筒褲!服飾品牌CHUN33開創高CP值神褲系列
Next Article 新北市議員王威元號召黨團愛心接力 共31位議員助成功國小棒球隊圓夢購車 - 屏東時報電子報 新北市議員王威元號召黨團愛心接力 共31位議員助成功國小棒球隊圓夢購車 – 屏東時報電子報
  • 關於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聯絡我們
  • 關於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聯絡我們
Copyright©MORE News
Welcome Back!

Sign in to your account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Password

Lost your password?

為了帶給你更好的瀏覽體驗我們的網站中有使用Cookie,幫助我們改善網站的結構和行銷分析。如果你同意使用請點擊了解,我們會權利提供你更完善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