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已故前總統李登輝推動的「台灣和牛」育種計畫,歷經多年努力終於成果發表。「源興居」董事長劉泰英昨(15)日宣布,成功培育的「源興牛」已獲農業部登記為新品種,未來三年將建立1000頭純種牛代養體系,邁向商業化供應,實現前總統打造台灣在地牛肉品牌的願景。
「源興牛」起源於1930年代,由日本引進兵庫縣「但馬牛」品種。李登輝晚年致力培育台灣和牛,找到放養擎天崗留存至今的19頭牛群,保種、命名為「源興牛」,並在花蓮新光兆豐農場借地6公頃培育,同時設立「源興居生技公司」,進行品種保留與推廣。2024年終獲新品種登記,為台灣畜牧產業寫下里程碑。
前中華開發金控前董事長劉泰英承接他的夢想。今年89歲的劉泰英每年會來花蓮1至2趟關心牛隻生長的狀況。他說,很開心看到小牛長大,看到牛也會想到李前總統。
他指出,培育歷程艱辛,投入資金超過三千萬元,初期更邀請日本專家來台指導。現已培育約200頭牛隻,但要形成市場供應規模,至少需達1000頭,大概要還3年左右,源興牛能穩定供應才能讓台灣人也吃得到台灣牛。他坦言,現在天天有人想買源興牛肉,卻供不出貨!
台灣每年牛肉消耗達18萬公噸,但本土自給率僅4.8%,長期倚賴進口,糧食安全風險不容忽視。為突破瓶頸,源興居正式啟動「代養計畫」,將與雲林芸彰牧場、農場晃晃等合作,由源興居提供基因配種與技術指導,牧場負責育成,中央畜產會則協助專業養殖與屠宰流程。
中央畜產董事長蘇治芬指出,源興居目前已累積1.5萬劑精液庫存,具商業化潛力,盼能推動在地品牌建構,打造屬於台灣的頂級肉牛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