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7月16日電/針對美國對台關稅,三三會理事長、台玻集團董事長林伯豐16日表示,台灣沒有籌碼向美國交涉,只希望關稅至少不能高於日、韓。關稅下來後會導致物價上漲、台灣外銷美國產品減少,我們應加強其他地區的產品外銷,包括中國大陸、東南亞或歐洲,而政府也應加速與各國洽談FTA。 美國總統川普在7日時寄出首波關稅信函,其中韓國、日本等國家的稅率為25% 三三會16日召開今年度7月份例會,並邀請中國國民黨籍台中市長盧秀燕以“台中繁榮模式 盧秀燕拚經濟心法”為題演說,三三會理事長、台玻集團董事長林伯豐等人出席。 林伯豐會前接受媒體訪問表示,台灣因為與美國的關係,沒有籌碼交涉,我們應該審慎評估應對政策,再向美國提出我們的看法與需求,看能不能降低一點,在結果還沒出來前,都無法樂觀,希望至少不要高於日本、韓國。 林伯豐說,關稅下來後,台灣銷到美國的產品會減少,我們應該找其他市場加重產品外銷,包括中國大陸、東南亞或歐洲。而政府要努力與各國洽談FTA,這對台商外銷才是有幫助的。他也呼籲,穩定的匯率比關稅更重要。 林伯豐指出,近年來,受到國際資金流動、地緣政治緊張及台灣經濟平穩等影響,台幣對美元出現明顯升值趨勢,根據台中央銀行資料顯示,自2023年以來,台幣兌美元匯率已升值超過5%。雖然匯率升值可降低進口物價、穩定通膨,卻對出口商造成獲利壓縮與價格競爭力降低的壓力,且對以出口導向為主的台灣產業,產生重大影響。 ![]() 林伯豐認為,台灣半導體產業,具備技術門檻與全球市占率的優勢,匯率升值對其出口競爭力影響有限。因接單與報價多以美元計價,台幣升值,等同於以較低價格回收營收,對毛利率構成壓力。根據2024年財報,台積電因匯率因素單季損失約新台幣300億元。IC設計、封裝測試等業者則缺乏規模經濟優勢與避險能力,原物料成本上升與毛利的壓縮,營運風險更高。 林伯豐表示,傳統製造業如紡織、工具機、自行車等產業,長期以來仰賴“高品質、合理價格”吸引國際訂單,台幣升值直接削弱其價格競爭力。在中國大陸、越南、印尼等勞動成本較低、匯率較穩等競爭時,台灣廠商難以保持維持原來的訂價,紛紛出現移往東南亞設廠的趨勢,對本地就業與產值造成影響。 林伯豐建議,一、央行維持市場供需為主的匯率機制。二、政府應加碼“智慧製造升級計劃”、“中小企業數位轉型補助”等方案,提升傳統產業生產效率與產品附加價值,降低對價格競爭的依賴。三、擴展出口至中國大陸、東南亞、中東、歐洲等市場,加速洽談FTA或經濟合作協定,提升出口彈性。四、對受升值衝擊較大的產業,如紡織、自行車、食品加工等,可設置“匯率衝擊調適基金”,提供臨時性融資、轉型顧問與員工培訓。針對失業或轉業需求的勞工,設置補助與職訓資源,避免結構性失業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