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何文勝/台北報導
憲法法庭日前公布的「113年憲判8號」釋憲案,在社會引發廣泛爭議。生命權平等協會今(25)日召開聲明,代表眾多受害者家屬嚴正呼籲:政府應儘速改革司法,任用具備良心與正義感的大法官,終結黑箱與酬庸文化,重建人民對司法的信任。
協會指出,近期多起重大命案的死刑判決在最高法院遭到撤銷或逆轉,讓遺屬感到極度失望與無助。以高雄「哈囉市場女教師命案」為例,案件歷經數審均判死刑,但卻在更四審突然改判無期徒刑。檢察官雖提起上訴,最高法院卻僅以「一紙駁回」結案,過程中未召開言詞辯論庭、亦未通知遺屬參與,完全剝奪被害人家屬的基本訴訟參與權利。
協會批評,「憲判8號」釋憲文使用如「一致決」、「最嚴重犯罪」等模糊字眼,未釐清標準,導致法條解釋空間過大、執行標準不一,嚴重影響法治公信力。更令人憂心的是,釋憲與判決參與者陸續升遷,引發法界與基層法官不滿。有司法論壇指出,部分司法升遷路徑早已制度化,形成「共犯結構」,腐蝕審判獨立原則。
協會強調,遺屬已無任何法律途徑表達聲音,「有權利即有救濟」變成空談。司法體系如果無法正視民間痛苦與憤怒,終將失去社會信任。
協會提出三大訴求:
1️⃣ 立即檢討大法官任命制度:
導入民間與學界代表,建立公開透明審查機制,杜絕派系酬庸與黑箱作業。
2️⃣ 保障被害人及家屬的陳述與參與權利:
最高法院與憲法法庭應依據程序正義,通知遺屬並給予陳述機會,確保司法尊嚴與公正審理。
3️⃣ 建立司法問責與誠信制度:
重大判決與釋憲應公開審理背景與過程,司法官應接受社會檢驗,避免高層濫權或政策操弄。
協會也點名推薦多位具有良知、深獲基層法界肯定的司法官,如高孟焄、高金枝、王梅英、林麗瑩等,強調「大法官不是皇帝,更不是神明,必須對人民與良心負責!」
最後,協會呼籲總統賴清德與立法院各黨團共同正視此事,推動人民真正參與的司法改革工程。唯有改革,才能讓正義不再遲到,讓人民重新相信法院。
圖照/生命權平等協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