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秦毅君/高雄報導
財團法人臺灣更生保護會橋頭分會輔導更生人找回良善的本性,勇敢站起來並陪伴他們面對社會種種考驗,得以自立更生、自食其力,和我們一樣有家人、朋友、工作、安定的生活及健康的身心。
▲更生人楊清元(藝名:楊逸) 對復歸社會有信心。(圖/財團法人臺灣更生保護會橋頭分會提供)
更生人楊清元(藝名:楊逸)正值花甲之年,17歲時因年少無知,吸毒、販毒及殺人未遂等罪名先後入獄臺南、高雄及屏東等監獄服刑,頻繁進出監獄20幾年,在服刑期間曾參加書法繪畫班,對繪畫產生興趣及具有天賦,出獄後亦想朝自己興趣發展,作品方面擅長水墨佛像畫、山水畫及烙燒板畫等。
服刑期間讓楊逸最值得思念的就是自己的母親,母親不識字不會去百貨公司,可是怎麼去監獄,母親都知道,楊逸的母親獨自坐車,到各地監獄探望兒子,直到楊逸出獄的前兩年,母親過世了,楊逸連母親的最後一面都沒見到,楊逸說,母親過世前反覆做著同一個夢,夢見我沒有穿上衣,從樓上被警察抓出來,被手銬反銬的樣子;而楊逸出獄才一個禮拜,原本身體健朗的父親,也病倒了,不僅大小便失禁,同時也失智了,父親白天睡覺,晚上到處趴趴走,楊逸三年來寸步不離在病榻前,照顧父親,直到父親過世。楊逸從此也遠離了吸毒販毒的生活,終於不再走回頭路。
楊逸育有一位兒子,今年已28歲了,是第一任妻子所生,兒子才出生一個月,楊逸就入獄了,再出獄時,兒子已經10歲,楊逸為了彌補沒有陪伴兒子長大的時間,特地買了全套的直排輪、護具、頭盔,陪兒子到公園溜直排輪。兒子:「我永遠記得我坐在第二排,我腳伸出去,我爸幫我穿鞋子綁鞋帶!」唯一一次親子相處的時光,楊逸又入獄了,再出獄時,兒子已經大學畢業了,長年沒有相處的陌生,以及奶奶過世,兒子對楊逸的不諒解,造成父子一度關係緊張。近年來,兒子坦言,看到爸爸的轉變,感受到爸爸的關心,他也開始以爸爸為榮。
108年至111年間楊逸於高雄市楠梓區翠屏長照家庭托顧中心工作,陪伴家庭中年邁行動不便或失智的老人,白天家人上班工作,無人看護照顧,送到托顧中心看護照顧,晚上再載回,該中心負責人為黃慈暄女士,亦是護理師,非常支持楊逸的愛心及對於藝術創作的堅持工作理念,後來由於承攬合約已到期,打算不再續約,陪同楊逸從事藝術創作工作,而成為楊逸很好的助理,據悉更生保護會有圓夢創業貸款事宜,於是便計畫創業成立工作室的想法,創業初始開店是想到梓官區素食店很少,想在梓官區成立「素食冷熱飲」及結合藝術創作理想,再享受美食的同時也可欣賞藝術作品,而後才有今天「楊逸工作室」的成立。
111年11月間洽詢更保圓夢創業貸款事宜,並提供創業貸款相關申請資料,經分會審核並陳報總會核定於112年1月核撥創業貸款50萬元整,112年2月19日臺灣更生保護會橋頭分會沈美利主委帶領分會委員、顧問、個案管理師等,於分會圓夢創業貸款更生人楊清元開業前夕特意到場支持「逸棧」生意興隆、客朋滿座,並品嘗無蔬不歡新素食概念的美味料理,楊逸表示:傳承母親的好手藝,同時也秉持回饋社會的熱情,所有食材貨源均來自更生農場,用以幫助其他更生人,亦充分發揮在高牆內所學到的藝術創作技能,將店內布置得非常溫馨且充滿藝術氣氛。
114年度也因應市場需求順利轉型,已於梓官區蚵子寮通安宮旁自有房舍經營冰淇淋、海鮮乾貨(小魚乾、蝦酥等)等販售,冬季並兼行銷烏魚子(腱)等商品、近來廣受市場好評;而藝術創作方面的生意,這本是楊君較有興趣的事業、然而卻未能提供穩定的生活收入,最近這幾個月大多會到臺南北門地區,從事廟宇彩繪或文創藝術彩繪等工作,也可增加一些額外的收入。
創業過程中總有諸多困難與挫折,但楊清元不逃避,勇敢克服困境,再加上橋頭地檢署員工在檢察長帶領下,支持分會創業貸款個案,屢次開團訂購,並協助宣導,讓他對復歸社會更有信心,臉上的笑容也更加燦爛,對人生充滿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