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彰化8月9日電/美國對台課徵對等關稅20%,民進黨政府宣稱是“暫時性”關稅,會繼續談判爭取稅率調降,但未說明台灣可能提出的交換條件內容。以捍衛本土農業聞名的“白米炸彈客”、彩田友善農作執行長楊儒門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他嚴正反對農業成為關稅談判的交換條件,台灣已是美國農業出口第7大市場,若再擴大開放,本土農業將承受劇烈衝擊,呼籲政府應將農業列為談判底線。
楊儒門,彰化稻農,曾在2003年因為不滿台灣加入WTO,開放稻米進口,以製作爆裂物的方式表達抗議訴求,要求政府“不要進口稻米”、“照顧人民”、“捍衛本土農業”,相關事件曾轟動一時,楊也被媒體稱為“白米炸彈客”。2006年2月入監服刑,2007年6月獲釋,迄今持續為本土農業發聲。
台灣輸美對等關稅20%,8月7日起實施,由於稅率高於貿易主要競爭對手日本、韓國的15%,引發議論。台官方對此強調只是暫時性稅率,仍會繼續談判爭取調降,但截至目前為止,談判過程與可能提出的交換條件都未明。“經濟部長”郭智輝4日南下高雄與產業界座談時,更提到“若投資美國4000億美元換關稅優惠,該由誰出資?”引發嘩然。
針對關稅談判以農業作為交換條件的可能性,楊儒門表示,農業絕對不能成為交換條件,若按政府所言,20%為暫行關稅,希望後續政府在對美談判的過程之中要把農業列為紅線,否則對本土農業絕對是劇烈衝擊。

楊儒門指出,進一步開放美國農產品進口台灣,對關稅談判的幫助並不大,因為台灣已是美國第7大農產品的外銷市場,台灣一年對美採購的農產品額度高達37億美元,如果再擴大放行美國農產品進口,甚至是解除關稅門檻,台灣本土農將失去價格競爭力。
他指出,若目前美方對台課徵的對等關稅只是暫時性稅率,附加協議內容未定,期待政府把農業視為底線守住,尤其稻米要列為“紅線”產業,不納入任何關稅減讓談判,台灣若讓出稻米市場,不僅將重創農民生計,更將危及糧食安全、農業主權與農村文化。
對於韓國政府在對美談判的過程中,明確對內宣布,將稻米與牛肉列為保護項目。楊儒門呼籲,台官方應比照辦理,他舉例,台灣的水稻為整體農業的經濟支柱,從育苗、栽種、收割、碾米到行銷,構成完整產業鏈,直接產值高達新台幣400億元以上,農業部前部長陳吉仲更多次表示,水稻產業的生態、景觀、文化等無形價值超過2000億元。全台共有超過22萬稻農戶,一旦開放美國稻米進口,將影響超過30萬人的生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