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米飯一直是我國的主食之一,隨著現今飲食方式西風漸進,農糧署為推廣食米教育,傳承米食文化及營養均衡之觀念,鼓勵全國公立國民小學結合在地農業資源與友善永續環境等內容為主題,建立以「國產稻米」為主要素材,結合在地特色之米食教案與體驗活動,推動「食米學園計畫」,讓我國稻米傳承向下紮根。
本年度除了維持原有的「推動在地特色食米」、「均衡營養概念」以及「米食文化傳承」等主題外,更增添了「稻米多元加工利用」、「友善永續環境」等項目。透過學校、家庭以及區域資源的互助合作,從小建立起學童對於食米文化的認可與學習,並透過帶領學童了解稻米生產過程、親自參與插秧、觀察生長期與收割等農事活動,促進對國產稻米的認識,強化支持在地農業。
藉由食米學園計畫教育學童農業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並透過實作學習減少農藥及肥料的使用、有機農業、安全用藥等觀念,有助於提升學童及地區家庭對於稻米永續環境保護意識,並培養惜食、減少食物浪費之觀念,同時在帶領學童了解稻米生產過程中,結合鄰近農業改良場、稻米產銷契作集團產區或農場,還能促進學童及家庭對於國產稻米的認識,塑造對於地方的認同感。
我國食米文化源遠流長,米食更是大眾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極端氣候加劇,農業也會受到相應的衝擊,於此同時,創新求變並追求永續農業,是一種趨勢,更是一種人類與環境、與自然的和解,如何在對自然造成最小影響的同時,維持農業及地域的發展平衡,是我們需要思量的,而食米學園計畫,透過讓學童了解稻米的生產過程、農業相關知識,讓文化從小扎根、傳承,亦如我們一代代傳承下來的飲食文化,多樣而又充滿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