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馬源培/台中報導
過去清明期間,台中墓地火警頻傳,多因雜草林木乾燥及掃墓不慎引發。台中市政府民政局長吳世瑋表示,為杜絕火災隱患,市府結合民政、消防與環保等團隊力量,啟動「全面除草清運、科技防火、低碳祭祖」三大策略奏效,根據統計,今年火警僅80件,燃燒面積更較112年驟減逾97%,雙雙創下歷年新低紀錄,有效降低空污與公安風險,為市民營造更安全舒適的祭祖環境。
東勢第二公墓進行除草集中清運
吳局長指出,每年清明掃墓前夕,台中市政府都會針對轄內公墓進行除草作業,以往例行割草,將雜草就地堆放,反而造成火災隱患,近3年市府增加經費,每年編列4,600萬元進行除草,並清運割下的雜草,火災延燒面積大幅減少。根據統計顯示,今年元宵節至清明節期間,台中市墓地延燒面積驟降至僅1萬1,650平方公尺,較前年45萬59平方公尺驟減逾 97%,公墓火警案件也下降至80件,成效顯著。
吳局長提到,除提前進行除草清運外,消防局於墓區主要道路派駐消防水車,並備有小水袋供民眾撲滅餘燼,同時透過消防安全駐點,加強巡邏防火;另運用空拍機科技巡查,監測潛在火災風險。此外,環保局也在特定公墓架設AI智慧判煙系統,全天候自動偵測煙霧,並即時推播定位,巡查人員可迅速處理,也不定時出動無人空拍機巡航稽查,加強巡防與違規取締,市府多方合作有效強化掃墓期間防火與防災成效。
吳局長進一步說明,為減少燃燒紙錢引發火災與空污,市府在轄內152處公墓設置199處紙錢集中點,提供「祭祀疏文」供民眾書寫,祭拜後與紙錢一併集中,由清潔隊集中清運至「焚化專爐」處理,並於煉化前舉行祈福儀式。另外公立納骨塔也推行「香不入塔」、汰除金爐,鼓勵紙錢集中燒或以功代金,也提供線上祭祀服務,兼顧傳統禮俗與低碳永續,營造安全環保的綠色祭祖環境。

民政局補充,為兼顧防災與生態保育,市府近年積極推動「防火林帶」建置計畫,攜手災害防救辦公室、農業局及林保署台中分署,在龍井、大肚區共種植4.65公頃防火林,去年與林保署台中分署再次合作,於大肚區瑞井段種植2.5公頃防火林,未來將持續擴展與維護。
民政局表示,市府積極跨局處合作,透過消防駐點、無人機監控、遠端AI智慧判煙系統、設置紙錢集中處、公墓雜草割集清作業及由區公所和生管處組成雙軌式巡查公墓等措施,全力降低空氣污染與公安意外風險。市府持續精進各項措施,讓市民在慎終追遠、祭祖緬懷先人的同時,也能減少空污、守護健康,營造安全、乾淨、永續的祭祀環境。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清明公墓火警創新低! 市府跨局處三大防火策略 打造安心祭祖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