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領頭羊輝達(Nvidia)27日公布2026會計年度第二季財報,營收與獲利雙雙優於市場預期,但資料中心營收連續兩季不及分析師估值,加上中國市場前景持續受到美中角力牽動,拖累輝達股價在盤後交易挫低3.2%,市值蒸發逾1,100億美元。
輝達第二季營收達467.4億美元,優於市場預估的460.6億美元;調整後每股盈餘1.05美元,高於分析師預期的1.01美元。淨利26.42億美元,年增59%。展望第三季,輝達估營收可達540億美元,上下浮動2%,略高於市場共識的531.4億美元;但財測並未計入H20晶片在中國出貨的收益。輝達財務長柯蕾絲(Colette Kress)強調,若獲許可,單季可望新增20億至50億美元營收。
《CNBC》報導分析,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近期與美國總統川普會面,後續傳出達成協議,獲准恢復部分晶片出口至中國,並支付15%銷售額給美國政府;然而,美方正式規則尚未落地,中國政府即傳出勸阻本土企業避免採購H20,令輝達重返中國市場的計畫充滿不確定性。
不過,黃仁勳在電話會議中表示,輝達「有可能」將其先進的Blackwell處理器引入中國,並強調「中國人工智慧開發商最好使用輝達的晶片,而不是透過阻止出口來強迫他們使用中國本土的晶片,這可能會激勵中國科技業迎頭趕上」。黃仁勳進一步指出,輝達若推出有競爭力的產品,不僅中國市場今年將為公司帶來約500億美元(約新台幣1.52兆元)商機,明年市場預估將能再成長50%。
儘管存在地緣政治風險,全球AI基礎建設需求仍持續攀升。輝達最新一代Blackwell晶片銷售自5月上市以來已達270億美元,占資料中心營收七成;大型雲端服務商仍為主要客戶,約占資料中心業務一半。分析師示警,若短期AI應用回報難以量化,雲端支出恐趨保守。
與此同時,中國半導體公司寒武紀(Cambricon)公布上半年營收28.8億元人民幣(約4.03億美元),年增逾4,000%,淨利10.4億元,創下新高;雖仍遠不及輝達,但在中國政策強力扶植下,今年股價已翻倍,市值更逼近800億美元。
寒武紀宣布將加強軟體生態,企圖複製輝達在硬體與軟體的整合優勢。對此,專家指出,中國晶片業仍受限於無法取得先進製程,長期技術差距難以彌補。寒武紀雖能在國內政策保護下快速成長,但挑戰輝達全球領導地位仍有難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