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江偉碩/綜合報導
紀念對日抗戰勝利暨台灣光復80週年學術研討會,定9月4日(星期四)下午1330—1900時,在台北市劍潭青年活動中心經國紀念館一樓集賢廳舉行,由中華戰略學會理事長李本京、中華民族團結協會理事長夏瀛洲與中華民國忠義同志會理事長徐炳強共同主持。
這項學術研討會議程如下:
場次一:題目~黎明前的至暗―對日抗戰的國際援助及影響
一、主持人:李本京教授
二、報告人:李承禹博士
三、與談人:龔春生教授
場次二:題目~抗戰與空軍
一、主持人:傅慰孤中將
二、報告人:喻志攻老師
三、與談人:張延廷中將
場次三:題目~軍統局與抗戰
一、主持人:康鳳副理事長
二、報告人:翁衍慶中將
三、與談人:高昆生
張鈞凱
主持人結語 三位理事長
研討會主持人、報告人、與談人簡介如下:
李本京教授
學歷:政大外交系、堪薩斯州立大學政治碩士、聖若望大學歷史博士。
經歷:美北卡華侖威爾遜學院政治助理教授、聖若望大學歷史副教授兼文理研究學院副院長、伊利諾大學(香檳)政治訪問教授、淡大國際研究學院院長及美國研究所所長.榮譽教授、三軍大學榮譽講座、政大歷史所兼任教授、美國研究學會理事長、外交部顧問。
現職:中華戰略學會理事長。
李承禹博士
學歷:陸官正57期,國防大學政治學碩士、博士。
經歷:連、營長,陸總督察長辦公室,陸軍官校政治系專任助理教授,佛光大學兼任助理教授,國家安全會議副研究員。
現職:國防大學政研所兼任助理教授,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
龔春生教授
學歷: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科所經濟組博士。
經歷:汐止社區大學校長、河北經貿大學客座教授、真理大學國貿系系主任。
現職: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兼召集人
傅慰孤中將
學歷:空軍官校46期,空軍學院,戰爭學院畢業,台大EMBA碩士,IAE國際學士院戰略學博士。
經歷:空軍聯隊長、副參謀長、空軍學院院長、國防部常務次長、空軍副總司令、中華孫子兵法研究學會創會會長。
喻志攻老師
學歷:空軍官校56期(64年班)畢業,三軍大學空軍指揮參謀學院75年班,三軍大學戰爭學院85年班,
經歷:中隊長,大隊長,空軍學院主任教官。
張延廷中將
學歷:中華民國空軍官校畢業,國防大學政戰學院政研所碩士、博士,國防大學戰爭學院,美國華府史汀生中心博士後研究。
經歷:空軍技術學院院長、空軍官校校長、國防部情資室次長、空軍中將政戰主任、副司令、國民黨國政基金會國安組顧問。
現職: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康 鳳副理事長
學歷:情幹班15期、安研班10期、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
經歷:軍情局組長、副處長、主任。
翁衍慶中將
學歷:情幹班11期、美國聖若望大學亞研所碩士。經歷:軍情局主任、處長、副局長。
高昆生先生
學歷:情幹班文職班4期、安研班26期。經歷:軍情局組長、副處長、代理處長。
劉榮傳老師
學歷:陸軍學院72年班,戰爭學院80年班。
經歷:戰爭學院教官、副主任教官、專業講座,國防大學戰略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
現職: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兼副秘書長。
序 言–頌揚正確之史實與史觀,團結國人,發揚抗戰精神
今年(民114年)適逢中華民族對日抗戰勝利及台灣光復 80週年,在這深具歷史意義、國史光榮之偉大日子,面對國內紛擾對立的政治環境,紀念此重要之節日,格外重要,更可凝聚中華民國意識,確立中華民國法統。故,中華戰略學會、中華民族團結協會、忠義同志會特合辦「紀念對日抗戰勝利暨台灣光復80週年學術研討會與文物展」,彰顯中華民國在對日抗戰八年及光復台灣之重要價值與貢獻,頌揚正確之史實與史觀,團結國人,發揚抗戰精神。
中華民族具有五千年悠久的歷史文化,以數萬萬和平優秀之民族,聚居於1萬1千餘平方公里領土上,是世界上最和善的民族。我民族的傳統政治哲學是以儒家為本、忠恕為道,求天下為公、世界大同,但大清帝國百年積弱不振,受到列強的欺凌壓迫,強鄰日本多次侵略中國:1874年為琉球漁民被殺,出兵佔領台灣南部;1894年為爭奪朝鮮發生甲午戰爭,滿清戰敗簽訂馬關條約,割讓台灣澎湖,並賠償白銀2億3千萬兩給日本;1911年孫中山先生領導革命推翻滿清,建立民國,並於民國13年成立黃埔軍校建立了國民革命軍,完成了東征、北伐、統一全國,而日本不願見中國強大,乘機於民國 20年「918」強佔我東北;民國21年「128」攻擊上海;民國22年1月1日攻擊長城山海關佔領熱河;民國23年成立偽滿洲帝國;民國26年7月7日於盧溝橋正式發動侵華戰爭,我國全面奮起抗戰。
抗日戰爭是中國人反侵略、求生存、求尊嚴的民族戰爭,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最重要的一環。中國戰區地域之廣,使用兵力之多,作戰時間之長,傷亡之大,損失之重,為最慘烈的戰場,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盟國的勝利貢獻至鉅。自民國26年 7月7日至34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共計8年又38天;若自民國
20年「918」日本侵略我國東北算起,則有14年之久,其他國家:英國6年、蘇聯5年、美國4年、法國只有6週,如此長期的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的空前浩劫,是中國人犧牲奮鬥最悲壯的歷史,我國民政府軍,包括地面部隊、空軍航空隊,並以軍統局的情報戰,發揮敵前、敵後整體力量,置生死於度外,對抗優勢精練的現代化日軍,採取以空間換取時間的持久消耗戰略,與日軍在廣袤的國土上,遠至印、緬與英、法國軍隊圍攻日軍,牽制180萬日軍於中國戰區,瓦解了日軍企圖速戰速決期轉用兵力於太平洋地區,卒使日軍戰力耗盡向我投降。
抗戰全期國軍持續不斷與日軍主力決戰,計動員兵力10萬人以上的會戰22次:如民國26年的「八一三」淞滬會戰,及民國27年的武漢會戰,雙方動員兵力百萬餘人,作戰時間長達3~4個月,雙方傷亡均近40萬人,兵力1萬人以上的重要戰鬥1,117次;小型戰鬥3萬8,900多次;計日軍傷亡250萬人,國軍傷亡321萬人,其中我陣亡上將8人,中將58人,少將239人,合計305人,平民傷亡3,500萬人,物資損失估計約6,000億美元;歷史文物、古蹟、村莊城市被掠奪摧毀的更難以數計。
我國經過8年漫長艱苦的作戰,付出了無比的慘重代價,憑藉犧牲到底的大無畏精神,終於打敗強敵日本,贏得最後勝利,廢除了百年來的不平等條約,光復了台灣、澎湖,在國際間我們躍居世界五強之一,參與創立了聯合國,並任常任理事國,中國人終於在世界上揚眉吐氣,立下了自清帝以來數百年來中國光榮歷史新頁。
進入21世紀,世人對中國抗戰的歷史,基於不同的立場,有的淡忘,有的扭曲,甚至抹煞,因此我們有責任讓後代子孫及世人瞭解抗日歷史的真相。日本政府更竄改歷史:不承認「侵略」中國,不承認「南京大屠殺」、「慰安婦」、「細菌戰」,不向中國道歉;而我們的同盟國美英蘇合謀簽訂雅爾達密約,出賣我國權益,承認外蒙古獨立,蘇聯乘機佔領東北掠奪資源,重享帝俄特權,證明國際間沒有正義,只有利益。西方史學家基於重歐輕亞的偏見,故意忽視我國抗戰及對二次大戰的重大貢獻,只有英人芮納‧米德(Rana Mitter)對我國抗戰仗義執言,著有「被遺忘的盟友」一書而已。然對中國人而言,日本的侵華戰爭,改變了中國的命運、中國的歷史,也改變了世界。
台灣同胞自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清廷戰敗,簽訂馬關條約後被日本殖民統治五十年,自1895乙未年起,台灣同胞曾成立「台灣民主國」,以巡撫唐景崧為總統,並命劉永福領導台灣新楚軍及黑旗軍,以丘逢甲為統領,領導義軍抗日,連續在大甲溪、大肚溪、八卦山、八掌溪、台南等重要地形抵抗日軍,犧牲慘烈,雖不敵優勢日軍,但曾擊斃日軍近衛師團長能久親王,台灣民主國的成立,主為不願受日本殖民,不想做日本人。此後台灣同胞在日本統治之下,不斷發動反日鬥爭,被殺同胞數以萬計,如嘉義黃國鎮事件、雲林簡義事件、霧社莫那魯道事件、羅福星事件、西來庵噍吧年事件等。
抗戰勝利後,依據「開羅宣言」,台灣重回中華民國領土,是我國對日抗戰重大成就之一。為使台灣光復後,能迅速恢復地方秩序,中央政府成立「台灣行政長官公署」,並開辦政治、軍事、經濟、教育、文化等各類人才幹部訓練班,迅速完成台灣的接收與重建,並積極各項民生基礎建設,推行民主政治,落實地方自治,精練國防力量,振興地方經濟,推廣國民教育;這些施政措施使戰後台灣社會秩序快速恢復,奠定國家邁向安定與繁榮基石。中國人強調「飲水思源」,台灣人奉行「吃菓子拜樹頭」,期盼藉本次研討會,能夠正確傳達「中華民國政府80年來對台灣寶島之偉大貢獻」。
中華戰略學會 理事長 李本京
中華民族團結協會 理事長 夏瀛洲 謹誌
中華民國忠義同志會 理事長 徐炳強
***學術研討會另有文物展,結合松濤社宋绪康社長,於劍潭活動中心住宿大樓一樓「梅花年華」藝文空間展出之「最後關頭-中華民國抗戰勝利光復臺灣八十周年文物展覽」,歡迎會友觀賞緬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