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9月2日電/台灣工業總會2日公布“2025工總白皮書”,針對包括國際經貿、兩岸政策等七大方面提出政策建議。在兩岸政策方面,工總主張,“避免誤判,尋求兩岸和平共處”,無論是從經濟或國家安全角度,台灣都應維繫好與大陸的關係,以確保台海和平穩定。在兩岸無法直接溝通對話之際,仍應善用民間經貿活力,透過交流增加溝通。 台灣工業總會2日上午召開2025工總白皮書發表記者會,工總理事長、工信集團總裁潘俊榮,監事會召集人、聯華氣體榮譽董事長苗豐盛,副理事長、穩懋半導體董事長陳進財,副理事長、東和鋼鐵董事長侯傑騰,副理事長、永豐紙業董事長何壽川,副理事長、台灣紡織業拓展會名譽董事長詹正田,秘書長呂正華,及總統府副秘書長何志偉、台灣民眾黨政策會執行長賴香伶等人出席。 2025工總白皮書以“新局—立足台灣的全球經濟戰略”為題,針對“產業發展”、“能源暨環境”、“賦稅暨金融”、“勞資關係暨人力資源”、“國際經貿”、“兩岸政策”、“智慧財產權”七方面,提出35個議題,138項政策建議。當前時勢下,工總建議政府可從“推動危老都更,擴大內需”、“協助業者因應新局下進出口的挑戰”、“務實解決全面缺工問題”及“檢討能源政策,並穩定工業電價”四大當務之急施政,振興經濟,發展民生。 2025工總白皮書提出的九大建議中,其中一項為“避免誤判,尋求兩岸和平共處”,工總表示,美國總統川普的“MAGA”重要目標是重塑全球新秩序,關鍵是中美關係的調整。在中美各有所需的前提下,很可能達成一定程度的協議,極大可能呈現“鬥而不破”的關係。台灣要成為“棋手”,關鍵在於戰略選擇。 工總指出,由於兩岸交流中斷,兩岸因缺少溝通導致誤解不斷,甚至對抗氣氛持續高漲,讓台灣各界極為憂心。兩岸關係嚴峻,也讓大陸限縮過去“惠台”經貿政策,如陸續停止對台農產品關稅減免、對特定產品實施反傾銷措施外,更進一步取消ECFA早收項目關稅優惠。雖整體來看,現階段對台灣經濟影響有限,但產業界憂慮大陸可能提出更多經貿舉措,進一步衝擊台灣傳統產業與中小企業動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