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世輝 台南採訪報導
以搖滾為骨幹、以生命為靈魂的玫瑰墓樂團,憑藉獨創的「音樂演講」形式,成功將生命教育與音樂藝術完美融合,榮獲教育部頒發的「113年教育貢獻團體獎」。這份榮耀不僅是對樂團多年努力的肯定,更展現音樂超越娛樂的力量──它能震撼心靈、撫慰傷痛,並點燃人們對生命的熱愛。
用搖滾書寫生命
玫瑰墓樂團長年秉持「音愛生命」的理念,用真實故事與深情旋律,帶領觀眾體驗生命的厚度與價值。舞台上的每一首歌曲,都是由真實的人生片段所淬鍊而成:病童的勇敢、癌友的堅毅、家屬的守護,甚至患者在病榻上的最後心願,皆化為扣人心弦的樂音。
這些歌聲不僅是音符的堆疊,而是帶著體溫與眼淚的故事,是對「珍惜生命」最真誠的呼喊。
音樂演講──不是表演,而是心靈洗禮
「用生命來寫歌,用音符來寫故事。」玫瑰墓的音樂演講,不只是演出,而是一場深刻的心靈洗禮。當樂團唱出那些來自醫院、病房、以及家庭中的故事,觀眾彷彿看見了生命的脆弱與堅強交織在一起。
每首歌的背後都有一段專屬記憶:有的是生離死別的痛徹心扉,有的是親情守候的溫柔無聲。這些人間故事,使玫瑰墓的演出不僅是一場音樂會,更是一堂觸動心靈的「生命教育課」。觀眾在淚水與掌聲中,重新理解了「活著真好」的價值。
校園巡演 傳遞「珍愛生命」
除了大型音樂會,玫瑰墓更主動走進校園,啟動一系列巡迴演講。透過「珍愛生命、活著真好」的理念,直接觸動青少年的心靈。
在面臨學業壓力、情緒困境或人際挑戰的時刻,學生們從玫瑰墓真誠的歌聲裡,聽見了勇氣、看見了希望。許多學生在演出後寫下心得,表示自己因此更珍惜家人,也更願意正視生命的意義。這種跨越年齡的感動,正是玫瑰墓持續前行的最大動力。
教育的創新典範
榮獲「教育貢獻團體獎」象徵玫瑰墓的努力已化為具體的教育影響力。教育部表示,玫瑰墓以音樂為媒介,讓生命教育走出課本、走進人心,這種創新形式已在全台灣教育領域樹立了獨特典範。
社會各界亦對玫瑰墓的努力深表肯定。醫療團體感謝他們以歌聲陪伴患者與家屬;教育單位推崇其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正面影響;而每一位曾在現場流淚、微笑、被觸動的觀眾,更是這份影響力的最佳見證。
讓愛與希望持續流動
玫瑰墓樂團深信,音樂能穿透人心最深處,讓愛被看見、讓痛苦被理解、讓希望得以延續。正如他們在演出最後所傳遞的訊息:「生命只有一次,願我們都好好珍惜。」

在這個資訊繁雜、節奏快速的時代,玫瑰墓用最單純卻最深刻的方式提醒人們:每一個當下、每一段關係、每一次呼吸,都是無可取代的禮物。他們用搖滾的熱情與故事的真實,為台灣社會留下了一份永生難忘的震撼與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