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陸展現軍事實力的九三大閱兵及國家主席習近平現場講話強調“堅決維護國家主權、統一、領土完整”後,台灣更需要慎重思考兩岸關係究竟將走向和平還是戰爭?對話還是對抗?共贏還是零和?如果民進黨政府繼續像過去九年這樣拒斥兩岸關係原本行之有效的政治基礎,並推進“台獨”,就勢必把台灣推向與大陸不斷對抗甚至軍事衝突。
大閱兵出列的新式軍備,無不令人重視。戰略核導彈的東風5C可覆蓋全球;跳級現身的東風61之威力正受到各國關注。過去大陸新式戰略核導彈都是在國慶閱兵時才亮相,例如東風5系列是1984建國35週年閱兵時首度展示;東風31系列是2009建國60週年閱兵時現身;東風41系列是2019建國70週年閱兵時亮相。此次則例外。 就在各方高度注視近年大陸新型東風系列的研發之際,不迨下次國慶閱兵,九三大閱兵即已提前擺出成果,且非51型而是61型。顯示大陸為因應國際變局,已以超高速度建軍強軍,進一步阻斷了第一核武大國美國搞核訛詐的念頭。 因此,習近平現場講話指出,“今天,人類又面臨和平還是戰爭、對話還是對抗、共贏還是零和的抉擇”。這正是不點名地對美國的呼籲。猶如大陸應對美國發動關稅戰一樣,所持立場是“要談,大門敞開;要打,奉陪到底”。同樣的抉擇也擺在海峽兩岸之間,民進黨政府是願意重拾能夠促進兩岸和平的九二共識?還是執意“以獨引戰”? 據筆者觀察,在大閱兵升旗儀式中,護旗方隊踢正步131步,就是代表從1894年甲午戰敗至2025的131年,每一步都象徵中華民族從積弱不振、受盡列強欺凌,邁向強大,直到現在有能力反制個別霸權國家對外霸凌,且成為世界上盼望完善國際治理體系的國家之寄托。而因甲午戰敗所簽署的馬關條約,迫使中國割讓台灣和澎湖給日本,今年又正好是馬關條約的130週年。 對日抗戰勝利後,台澎回歸中國版圖,其後至今80年,兩岸衹有1945年之後的四年間隸屬一個中央政府,1949年迄今,國家尚未統一。護旗方隊的正步步伐從甲午戰爭算起,表明了絕不再因外力而失去台灣。習近平也當場向世界宣告堅持國家統一。此為台灣無從迴避的生存課題,差別在於經由和平方式或非和平方式。 原本中華民族抗戰勝利80週年是台灣可藉以緩和台海局勢的良機,論述的邏輯是80年前中華民國政府為二戰戰勝國政府,從而光復台灣,形成兩岸同為一個國家,並且載入憲法,延續至今未變。但是,曾於五月間為了歐戰勝利80週年而發表講話的賴清德總統,如今竟然拒絕從口中說出抗戰勝利,還數度以戰敗國的昭和遺老立場宣稱為“終戰”,更加暴露其執念“脫中”“反中”,自外於中華民族,且與之為敵,只會刺激大陸隨時以武制獨。 四月間,大陸曾針對賴清德揚言“中國是境外敵對勢力”及發佈限制兩岸交流的17項規定,發動了今年第一波圍台軍演“2025海峽雷霆A”。九三之後,大陸若再針對近期獨性畢露的“賴十講”及“終戰說”而發動今年第二波圍台軍演,將不讓人意外。賴清德實是綁架台灣民眾的安全與福祉來從事政治冒險,完全無視726、823兩次大罷免的結果都是民意強烈不滿執政者對兩岸交流任意抹紅。 民進黨政府九年來歷經蔡英文和賴清德主導,如所周知,其兩岸路線都是以武拒統、倚美謀獨。相較於李登輝主政時期在統獨兩端擺盪,當大陸抨擊李的“台獨”傾向時,李均辯解自己追求國家統一;與此同時,執政的國民黨黨政系統亦以國家統一為目標來宣導,以防兩岸終局攤牌。現在完全不同的是,賴清德毫不避諱推行“台獨”,直接挑戰大陸的統一意志,兩岸如何避免武力對決也就愈趨困難。 ![]() 賴清德和民進黨的意圖是仰仗美國威懾大陸,但是,美國絕不會為了台灣而與中國大陸開戰,只會輸送武器讓台灣獨自面對大陸,如同西方國家只向烏克蘭提供武器而不會出兵。遑論西方國家均與烏克蘭建有邦交,卻沒有一國和台灣建交,且中國大陸綜合實力又遠在俄羅斯之上,就不會有西方國家願意為了台灣而與中國大陸武力相向。美國國防部基於特朗普“美國優先”理念,正在擬訂中的最新戰略部署亦以防衛美國本土為主而非主要防範所謂“中國威脅”,走向戰略收縮。 多達26個國家的元首或政府首腦出席了九三大閱兵。此前兩天,在天津召開的上海合作組織峰會也有22個國家的領導人出席。從世界地圖來看,這兩大活動實為西方眼中的東方國家大集結,包括了遠東、中東、近東,以及東南亞和廣袤的俄羅斯。而近年國際格局的消長正是東升西降。眼前的殷鍳是烏克蘭欲加入北約來對抗俄羅斯,結果非但未能如願,反而招致俄羅斯軍事進攻,證明西方根本保護不了烏克蘭。 賴清德則寄望美國給予台灣充分的安全承諾。然而,在川普的“大小論”(大陸太大,台灣太小)、“遠近論”(台灣距離美國很遠,距離大陸很近)、“小偷論”(台灣偷走了美國的晶片生意)眼裡,台灣遠遠比烏克蘭還沒有保障。更不用說世界各國均視俄、烏為兩個國家,卻都以一個中國來看待兩岸關係,台灣的政治地位低於烏克蘭好幾等。至於賴與民進黨所仗的台灣居第一島鏈重要位置,其實,在大陸軍事打擊力量覆蓋下,“不沈的航母”已成“不動的航母”,反而危險。因此,希冀以武拒統、倚美謀獨,完全是把台灣推向毫無勝算的火線。 迄今大陸仍以“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為努力方向,台灣若能以自己的法律規範進行回應,當可拓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時間與空間。中華民國憲法和兩岸關係條例都以一個國家來定位兩岸關係,並規定兩岸處於“國家統一前”。那麼認同九二共識實為理所當然,兩岸便可和諧交流,推進互利融合,不愁武統或急統的問題。一則兩岸將能維持緊密的經貿關係,台灣繼續獲取可觀的貿易順差;二則大陸將毋須針對“台獨”實施武嚇,排除了兩岸戰爭風險,台灣也不必耗費鉅資去向美國交保護費;三則兩岸炎黃子孫共同振興中華,共享民族榮光。此皆有利雙方安全、民生與尊嚴。易言之,台灣對美軍購不足以維護兩岸和平,九二共識才是台海和平穩定的戰略支撐。 當前大陸對兩岸關係的政治定位是“儘管海峽兩岸尚未統一,但是中國主權和領土從未分割,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從未改變”。這就給兩岸和平談判及共議統一留下了空間。設若大陸一旦判斷中國主權和領土正在遭受分割,就唯有採取非和平方式來應對。偏偏民進黨政府蓄意選擇與其對撞。 可以確信繼抗戰勝利80週年之後的台灣光復80週年,賴清德仍不會回心轉意,將極力否認台灣因中華民族抗戰勝利而獲光復的事實,以致更加挑動兩岸關係及大陸的民族主義,無異於挑釁大陸的反分裂國家法。如此急行的“台獨”列車,應會催促年內可能登場的中美峰會作出處理,而這不如兩岸共議和平發展來得對台有利。 (作者張榮恭/中國國民黨前副秘書長、前大陸工作會主任/中評社台北9月8日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