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政府16日於台北晶華酒店舉辦「2025台美城市產業商機媒合會」。該項美國商品及服務商機媒合會,邀集美國19個州政府駐臺辦事處及來自美國的官方代表與業者,串聯農產品、醫療、航太、化學、半導體及人工智慧等產業領域,吸引逾300家企業參與,現場並舉辦11場產業說明會,協助臺灣業者掌握美國最新市場動態,拓展跨國合作商機。

臺北市長蔣萬安表示,臺美之間長期維持緊密的經貿往來。以去(113)年為例,臺灣是美國第七大貿易夥伴,雙邊經貿總額高達1,586億美元,年增24.2%;美國亦為臺灣第二大出口市場,出口總額達1,114億美元。今年1至8月,受惠於人工智慧(AI)產業蓬勃發展,臺灣出口美國的金額已達1,171億美元,超越去年全年總額,美國更一躍成為臺灣最大出口國。他指出,臺美經貿關係不僅緊密且高度互補,更蘊含無限發展潛力。

蔣萬安也提到,今年美國宣布對多國實施新關稅,對臺灣出口導向產業衝擊不小,但同時也帶來全球供應鏈重組的新契機。市府隨即成立跨局處專案小組,每週召開會議因應,並由他親自走訪臺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臺北市商業會及內湖科技園區協會等產業第一線,聽取業者心聲,並研擬包括地方稅分期緩徵、勞工協助方案等多項配套措施,協助企業因應挑戰。
他強調,市府不僅要提供協助,更要積極開創機會,促成今天的產業商機媒合會。此次媒合會有兩大亮點:其一,是市府首度整合美國19個州的州政府駐臺辦事處及遠道來臺的代表,讓臺灣業者能一次接觸多州政府與跨領域產業資源;其二,是首度由美方官方代表解析美國最新市場趨勢與產業發展,感謝美國在臺協會(AIT)及各州政府代表舉辦11場產業說明會,協助臺灣業者即時掌握市場動態、布局國際。

活動邀集美國各州政府辦事處協會(ASOA)、集結19個州政府駐臺辦事處、4大產業協會及超過300家臺美企業共同參與,打造全臺首創的城市級國際商機平台。此外,基隆市、新北市、桃園市政府等城市代表亦到場支持,並邀請美國在台協會(AIT)商務組組長 Janée Pierre-Louis蒞臨致詞,美國商會及各大產業公協會共襄盛舉,現場共吸引超過近千位產官學代表齊聚,充分展現跨城市、跨產業的廣度與代表性,為臺美產業合作注入新動能,創造嶄新契機。

臺北市長蔣萬安表示,面對當前美國對等關稅政策實施對產業帶來的嚴峻挑戰,市府秉持「不等、不靠、主動出擊」的原則,於今年4月成立專案應變小組,聆聽第一線從事出口產業的聲音,並研擬產業輔導、勞動協助、稅捐緩繳、青年支持、福利扶助等多面向措施,同時與中央保持緊密合作,全力協助企業與勞工降低衝擊,展現市府積極面對挑戰的決心。
蔣萬安進一步指出,美國為臺灣重要的出口市場,若對美貿易量趨緩,將對整體經濟動能造成連銷影響。臺北市作為全臺外貿產業核心城市,擁有超過八萬家進出口相關企業,市府不僅提供協助,更思考「還能為產業做更多」。面對瞬息萬變的國際市場,市府責無旁貸率先搭建平台,讓企業能在地接軌國際,降低拓展海外市場的時間與成本。

北市政府表示,本次媒合會由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及北北基桃各進出口公會、工業會、商業會共同號召會員企業踴躍參與。媒合會便以「城市作為平台」,讓企業不用舟車勞頓,就能在臺北與美方企業直接對接,從尋找合作夥伴、掌握產業趨勢到拓展B2B市場,一次獲得完整支持。同時,市府已針對直接或間接受美國關稅政策影響之企業,啟動「中小企業融資扶穩專案」及「因應美國關稅,加碼20%獎勵補助」專案,協助受衝擊的企業強化經營體質,降低政策變動所帶來的影響,讓企業在變局中持續穩健成長。
北市府表示,這場媒合會不僅是一場活動,更象徵城市主動連結國際企圖心,市府將持續推動國際合作,讓「跨國合作」成為產業發展的日常模式,並在全球變局中持續尋找新機會,穩健拓展全球市場。
蔣萬安最後感謝AIT、美國各州政府駐臺辦事處、臺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臺灣美國商會(AmCham),以及基隆、新北、桃園等縣市的商業會、工業會與企業的鼎力支持,讓首場媒合會得以順利舉辦。他並預祝活動圓滿成功,也期盼所有臺灣在地產業都能滿載而歸,持續拓展國際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