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門
  • 地方
  • 生活
  • 產經
  • 綜合
  • 娛樂
  • 文教
  • 身心𩆜
  • 醫藥健康
  • 旅遊
  • 美食
  • 體育
  • 法律天地
  • 合作媒體
  • 熱門
  • 地方
  • 生活
  • 產經
  • 綜合
  • 娛樂
  • 文教
  • 身心𩆜
  • 醫藥健康
  • 旅遊
  • 美食
  • 體育
  • 法律天地
  • 合作媒體
最新新聞
奇軒 Tricking 首登大銀幕挑戰「狠殺手」祝福同劇組 Lulu 黃路梓茵和陳漢典喜訊幸福美滿
2025台灣設計展亮點活動 潮派鹿港音樂祭盛大登場 TRASH 首度回家鄉演出
江國賓驚險動手術後火速進組 自掏腰包訂製日系造型
KIRE 凱爾攜巡演二度襲英 打造「激情擂台」把舞台變健身房
第六季直飛瑞士開場 黃金組合加碼李玖哲 賴雅妍
165打詐儀錶版FOR墨新聞
979582
114污水banner
1140707-0720-地價稅
1140721-0803-電子稅單
05.banner_工作區域 1 複本
S__48128050
墨新聞 MORE News > 合作媒體 > 桃市推動各區公所與局處共同提案 有效解決地方問題
合作媒體

桃市推動各區公所與局處共同提案 有效解決地方問題

台灣線報
Last updated: 2025/09/17 18:05
台灣線報
Share
7 Min Read
桃市推動各區公所與局處共同提案 有效解決地方問題
桃市推動各區公所與局處共同提案 有效解決地方問題
分享文章
桃市推動各區公所與局處共同提案 有效解決地方問題
桃園市長張善政頒發「114年各區公所與局處共同提案考核第1名」獎項。圖:市府提供

桃園市長張善政今(17)日上午主持市政會議,頒發「114年各區公所與局處共同提案考核第1名」獎項。張善政表示,市府各局處各有專業,區公所則是最貼近市民需求的第一線窗口,透過跨局處、跨區域的協作,不僅能有效解決地方問題,更能展現桃園各區獨特特色與能量。今日特別表揚文化資產、科技運用、休閒健康及社區參與等4組優勝團隊,希望藉此激勵更多單位攜手合作,展現跨域協力的成果,持續提升市政效能。

張善政指出,市府自112年下半年起,由副市長蘇俊賓發起推動,鼓勵各區公所盤點地方需求或特色,並與局處合作建立矩陣式架構,使專業能量與地方發展緊密結合。張善政也以蘆竹區為例,指出當地長年面臨治水挑戰,市府特別安排具有水務專業背景的區長李岳壇上任,讓其結合水務專業,並緊密與水務局合作,推動各種防洪與水利工程,解決當地治水問題,成為跨單位協力的成功典範。張善政強調,市府將持續鼓勵各局處打破藩籬,與區公所深度合作,將專業導入在地治理,進一步提升桃園市政品質。

民政局表示,市府自112年下半年起積極推動跨局處合作,並自113年起建立為期3年的考核制度,每年滾動檢討與調整指標,以強化施政效能並提升市民生活品質。今(114)年共同提案考核分為文化資產組、科技運用組、休閒健康組及社區參與組,期能在不同面向回應市民需求,落實解決地方問題。

民政局進一步指出,此次考核成果豐碩。文化資產組第一名為平鎮區公所與客家事務局的「營造生活客語友善環境」,推動客庄生活圈並設置客語指標及語音導覽,讓客語更貼近日常;科技運用組由蘆竹區公所與水務局合作的「防災能力再進化,全面防洪動起來」奪冠,透過盤點淹水熱點與水位監測,有效提升防汛能量;休閒健康組第一名為新屋區公所與環保局的「清淨‧樂活海岸-打造新屋觀光遊憩新亮點」,結合淨灘、改善濱海道路設施及舉辦文化巡禮與鐵馬行,展現當地觀光魅力;社區參與組則由中壢區公所與都發局的「共享好生活」計畫脫穎而出,透過社區課程與社團活動,鼓勵長者與弱勢族群就近參與,達到延緩老化、促進健康與強化社會支持的目標,為市民提供最佳的社區服務平台。

📚 你可能會感興趣的文章

Previous Article 長勤工會理監事改選爆黑箱 桃園勞動局:選舉無效 長勤工會理監事改選爆黑箱 桃園勞動局:選舉無效
Next Article 桃園復興區基建、醫療大提升「拉拉山暗空星樂園」再添亮點 桃園復興區基建、醫療大提升「拉拉山暗空星樂園」再添亮點

近期消息

邱義仁出馬操盤 民進黨縣市長提名農曆年前完成
邱義仁出馬操盤 民進黨縣市長提名農曆年前完成
熱門
2025/09/17
徐國勇否認台灣光復節 國民黨轟曲解歷史
徐國勇否認台灣光復節 國民黨轟曲解歷史
熱門
2025/09/17
黨主席選舉辦辯論會?國民黨:依參選者共識
黨主席選舉辦辯論會?國民黨:依參選者共識
熱門
2025/09/17
藍推萊爾校長紓壓球5分鐘完售 網友哀嚎
藍推萊爾校長紓壓球5分鐘完售 網友哀嚎
熱門
2025/09/17
  • 關於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聯絡我們
  • 關於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聯絡我們
Copyright©MORE News
Welcome Back!

Sign in to your account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Password

Lost your password?

為了帶給你更好的瀏覽體驗我們的網站中有使用Cookie,幫助我們改善網站的結構和行銷分析。如果你同意使用請點擊了解,我們會權利提供你更完善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