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蔡富丞/台北報導】
臺灣兒童近視率長年高居全球之冠,且有年齡層持續下探的趨勢。國民健康署今(18)日宣布,將於114學年度啟動「學齡前兒童視力篩檢試辦計畫」,首次安排眼科醫師直接進入幼兒園,替大班學童進行散瞳屈光度數檢查,盼能在近視防治的黃金期提早介入,避免視力惡化。
目前已有桃園、新竹、臺中、雲林、嘉義、臺南、屏東、基隆、宜蘭、花蓮、連江與澎湖等12縣市表達參與意願。國健署估計,將有3,000所幼兒園、800名眼科醫師投入,預期提供6萬名以上大班幼兒檢查。
學齡前是防治關鍵 每年恐增近百度
國健署署長沈靜芬指出,兒童近視一旦發生便難以逆轉,且度數上升速度明顯快於成人。「學齡前若未及時介入,每年近視度數恐增加75至100度,將大幅增加高度近視與青光眼、黃斑部病變甚至失明的風險。」
根據「兒童青少年視力監測調查」,幼兒園大班近視率已達9%,國小一年級即翻倍成長至19.8%,到小學六年級更升至70.6%。數據顯示,學齡前確實是近視防治的關鍵時期。

專家肯定計畫 黃金期仍有防治空間
臺大兒童醫院小兒眼科蔡紫薰主任指出,大班至小一是影響是否發展為近視的關鍵期,「若家長能及早配合追蹤與介入,對孩子是否成為高度近視有顯著差異」。
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王一中理事長則表示,過去多數人認為近視不可逆,但在幼兒階段仍有機會延緩甚至逆轉,因此眼科醫師「義不容辭」支持此項計畫。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專門委員王怡婷也強調,將醫療資源導入幼兒園,不僅能確保檢查精準,也能協助教保人員落實健康教育。

10月陸續展開 家長須配合同意與追蹤
國健署表示,試辦計畫將於10月起陸續上路,由地方衛生局與婦幼發展局媒合眼科醫師進入幼兒園執行。若檢測發現近視、斜弱視或散光等異常,將安排後續追蹤與治療。
婦幼健康組林宇旋組長提醒,若篩檢出「近視前期」,家長應每半年帶孩子檢查一次;若已確診近視,務必在三個月內完成專科治療,以避免惡化。
專家一致認為,臺灣兒童近視問題嚴峻,已不僅是醫療議題,更牽涉到公共衛生與教育政策。國健署強調,這項試辦計畫不只是檢查,更是建立「學齡前視力健康防線」的重要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