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基金會為鼓勵燒傷及顏面損傷者積極面對自身的阻礙,每年舉辦復健表揚活動,今年陽光中區中心復健表揚活動,特別結合傷友們在復健旅程中的藝術創作,於 9月20日上午在台中 Smohouse 思默好時 開展,展出 24 位陽光傷友的作品,展期自 9 月 20 日至 10 月 3 日。誠摯邀請民眾踴躍前往欣賞,在展間自由感受這段旅程對您而言是什麼──也許是勇氣,也許是愛,也許是屬於您的答案。共同見證燒傷顏損朋友努力復健的奇蹟,並給予支持與鼓勵。
63歲的阿德,在113年因工作意外,導致2-3度,全身47%面積的燒傷,四肢疤痕增生的緊縮及癢痛,加上脆弱皮膚而反覆出現的傷口,經歷了超過半年的重建,阿德已經可以自行開車來復健、爬山、甚至恢復雙手負重五十公斤左右的工作,如今用藝術創作分享自己的重建心路歷程,並獲得陽光基金會頒發復健表揚獎項。
從工廠火光到家庭曙光:一家人的復原之路
「其實心裡真的很怕,但必須告訴自己,要先冷靜,遇到事情就解決事情。」一家人回憶當時驚險的火災場景,仍心有餘悸。但依靠著家庭本身的價值觀與信念,一家人展現出自然的分工:妻子冷靜報警、協助救援,女兒理性積極處理醫療與連結陽光,兒子們則機動支援,整個家形成一個緊密的支持系統,宛如一個有默契的團隊,在危急中展現穩定與力量。 歷經住院期間1個多月的清創及植皮,出院後開始到陽光復健,治療師協助擬定復健訓練計畫及製作壓力衣,社工連結資源及支持關懷,慢慢地讓阿德朝向恢復之路邁進。在治療師的體適能訓練下,現在已經可以爬山及自行開車,阿德表示「看到妻子這麼辛苦,我一定要快快好起來。」
「我們家從來沒有遇過這樣的變故,但正因如此,才看得出彼此的力量。」 阿德受傷,也悄悄改變了家人之間的相處。女兒坦言,以往她總把時間留給工作,忽略了與父母的陪伴。如今,她開始規劃每個月一次的家庭行程,陪父母走廟宇、散步,讓生活多了一份溫度。「以前總覺得陪伴是理所當然,但現在明白,能一起相處,其實很難得。」她眼眶泛紅。妻子說阿德雖然少言,卻是個極度顧家的男人,對家人的愛與支持從未缺席。「他是那種什麼都自己扛的人,但我知道,他對家庭的心意,一直都在。」
阿德與家人十分感謝陽光從住院到復健的過程,給予很多專業的建議和協助,幫助阿德一家人在遭遇重大變故時可以不那麼孤單和慌張。女兒表示「我學習到有時候我們總是祈求出外有貴人相助,但經歷過家中的重大變故後,才發現原來是我們願意堅定的走在這條道路上,貴人們才會一一出現,像陽光的團隊。」如今,阿德已逐步恢復工作能力,雖然仍有差距,但他展現了強大的韌性與決心。不僅堅持重返工作,更把受傷後的復健訓練,轉化為珍惜生命與陪伴家人的動力。正如女兒所說:“真正困難的不是挫折本身,而是仍要保持對生活的熱情。”這份勇敢,正是這個家庭最動人的力量。
從洞穴到彩筆:自我的冒險療癒之路
突然的燒傷對於每位傷友而言,就像是一場陌生的異世界,那裡的時間變得緩慢、路途充滿挑戰,每一次復健、每一次邁步向前,都像一次次的打怪闖關,尋找出口的路。陽光中區中心今年為傷友量身打造一系列藝術創作的課程,讓傷友在這段冒險旅程中,用畫筆、顏料與不同的媒材,為自己記錄生命的痕跡,個性內斂的阿德也參加這樣的課程,「在陽光我覺得十分的溫暖,十分安全舒適,讓我可以好好的與自己對話。在創作的時候,彷彿我也進到自己內心的洞穴,除了透過創作表達自己的內心話,也能讓自己得到療癒。」
阿德過去並不常外出,但養成每週安排一天、花四到五個小時走步道的習慣,來到陽光後,他仍持續延續這份習慣,「那是我的洞穴時間,我一個人走,沉思人生,不帶電話,也不受打擾。那是我復健期間與受傷前後的心境調適。」除了戶外運動及復健訓練,參加陽光舉辦的藝術創作也是阿德自己心靈療癒的重要部分。
中區中心每年服務逾100位燒燙傷朋友,從前端生理復健、心理支持到回歸生活,提供完整生心理重建服務,協助傷者重拾勇氣、面對人生。生理面向的服務包括指導燒傷口友及其家屬或照顧者執行傷口與疤痕的照護,進行復健訓練與安排復健活動,衛教、製作與修改各式副木,量製與修改壓力衣等;社會心理面向的服務包含情緒支持、壓力紓解、家庭關係協調、協助解決各類生活問題等,並辦理社會適應及支持性方案與活動。
關於陽光基金會中區服務中心
陽光中區服務中心成立於民國七十九年,提供中部地區苗中彰投4縣市燒傷及顏損朋友生心理與社會重建服務,以社工、復健、心理、社教等專業團隊,協助改善燒傷、顏損者生心理功能、增進社會參與、提升生活品質;民國一O四年成立「中部地區燒燙傷重建中心」,提供燒傷、顏損者可聚集復健的定點服務,協助顏損及燒傷者改善生理功能、提升職業能力、增進社會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