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傳媒|記者彭耀/台北報導
掃描QR Code後出現的精緻活動頁面、兌換券、報名表單-這些在展覽、音樂祭現場越來越常見的數位體驗,背後可能都來自同一個平台:AMPING。這個原本為藝文展演設計的工具,正悄悄改變品牌與消費者的互動方式。
從展場痛點出發
AMPING的創辦團隊過去長期參與大型藝術展覽與策展活動,親眼見證觀眾在現場面臨的困擾:活動資訊散落各處、缺乏互動機制、參與紀錄難以保存。當時市場上雖然QR Code逐漸普及,卻沒有一個能快速整合資訊、設計互動且易於操作的數位入口。
AMPING因此誕生,作為展演活動與觀眾之間的橋樑。早期版本主要用於建立展覽導覽頁,整合活動資訊、地圖導覽、音樂祭舞台時間表、即時更新與觀展回饋,讓展覽體驗更具延續性。這個定位在藝文圈迅速獲得好評。

疫情催化轉型
2020年的全球疫情成為轉捩點。實體活動暫停、展覽延期,品牌失去最重要的接觸點。AMPING團隊觀察到線上與線下界線消失,品牌互動進入OMO(Online-Merge-Offline)時代,許多品牌與活動主辦方面臨相同困境:社群連結分散、活動核銷與報名難以追蹤、缺乏數據支持無法了解用戶行為。
團隊決定擴大應用場景,將AMPING從藝文導覽工具進化為協助品牌整合「數位內容、互動設計與數據追蹤」的平台。重新定義後的核心價值包括:提供掃碼兌換、表單、抽獎、限時連結等互動設計;無需程式技術即可打造專屬形象頁面;以及追蹤點擊、分析行為的數據功能。
實戰驗證市場需求
轉型後的AMPING已參與多場大型活動應用。在漂遊者戶外音樂祭中,平台建立贈品兌換系統,串聯現場QR掃碼與核銷流程;草間彌生展、鋼之鍊金術師展的邀請制活動,則透過AMPING生成媒體與VIP邀請函,設計限時查看連結與身份驗證機制;零售快閃活動、報名頁設計、藝文市集互動等場景也開始採用。
這些案例證明AMPING不只適用於創作者或活動主辦人,也成為品牌行銷團隊的實用工具。

瞄準品牌數位體驗升級
AMPING團隊透露,接下來將聚焦三個發展方向:1.互動設計:掃碼兌換、表單、抽獎、限時連結,讓品牌能主動出擊。2.視覺一致性:不需寫程式,也能打造專屬形象頁面。3.數據驅動:追蹤點擊、分析行為,真正了解使用者。
「我們相信,品牌的數位體驗不該只是單向推播,而是一場雙向對話。AMPING 將繼續走在這條路上,協助更多品牌建立真正有溫度、有互動、有回饋的數位接觸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