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議會今(30)日進行定期會專案報告,多位議員關心大里掩埋場垃圾堆置問題以及文山焚化爐工程問題。市長盧秀燕指出,近年台中市人口提升,垃圾也跟著增加,長治久安做法需要新的焚化爐;前朝規劃的是改善案,僅有部分功能改善,垃圾處理效能無法大幅提升,無法容納台中的垃圾需求,在焚化廠汰舊換新過渡期間,大里掩埋場是合法暫置的暫時性場域。目前文山焚化廠汰舊換新BOT案即將招商完成、辨理簽約,於汰舊換新後,將優先進行大里掩埋場垃圾焚化處理。
環境保護局表示,大里掩埋場並無滿載且嚴守環境規範,於焚化廠年度歲修時,作為垃圾暫時調度的替代管道之一,當歲修結束後,即可將掩埋場中的垃圾運回焚燒,有進有出。截至今年7月底,已從大里掩埋場回運2.8萬餘噸垃圾至焚化廠焚化處理;此外,大里掩埋場的垃圾同時透過噴灑消毒劑、蓋防護網、以再生粒料覆蓋、滲出水妥善收集至污水廠處理等方式,降低對周遭環境影響。另外,文山焚化廠汰舊換新BOT案也在9月22日完成甄審作業,已遴選出最優申請人,未來將大幅提升掩埋場垃圾回運焚化速度。
環保局指出,文山焚化廠改BOT引入民間投資,不僅將焚化爐汰舊換新,更發展再生能源,完工後每日垃圾處理量將從600噸大幅提升至900噸,提高50%,且各項空氣污染物減量達44%至90%,再生能源發電效率更由15%提升至25%以上。此外,文山焚化廠採有償PPP模式興建,由機關支付廢棄物委託處理費,115年委託處理費已編列於環保局115年預算書內,將可順利推動,於汰舊換新完成後,優先回運大里垃圾焚化處理。
環保局進一步說明,垃圾、巨大家具等廢棄物密度不均,難用統一密度計算,現場實際容量應以測量結果為主,依照大里掩埋場設置當時可使用容積空間,推估尚有33萬立方公尺使用空間,如以密度每立方公尺0.8公噸概算,約可再容納26萬噸,環保局將定期測量使用容積,滾動檢討使用量,並提報環境部更新數據,以符合掩埋場的實際使用狀況。
環保局也強調,目前大里掩埋場並無滿載情形,已做好污染防制措施並嚴守環境規範,環保局積極面對垃圾處理議題並落實環境保護工作,如文山新廠完成後,會優先處理大里掩埋場的暫置垃圾。另外,今年環保局已發包「垃圾篩分打包計畫」及「固體再生燃料(SRF)設置計畫」,預計於年底前陸續投入處理大里掩埋場暫置垃圾,提升台中市垃圾處理韌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