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導/馬太鞍堰塞湖潰壩造成花蓮光復鄉慘重災情,內政部昨天舉辦“馬太鞍堰塞湖防災對策”研討會,邀集前內政部長李鴻源主持的台大團隊等單位,進行專業研討並運用科技防災研擬對策方案。內政部長劉世芳表示,未來“內政部”將持續整合資源,加強潛勢區域盤點與應變規劃,並透過演練、教育與公私協力,為居民打造更安全的生活環境。 內政部消防署29日在台大校友會館舉辦“馬太鞍堰塞湖防災對策-從緊急應變到中長期治理的整合規劃研討會”閉門會議,邀集台大教授李鴻源和游景雲主持的台大團隊、農業部、經濟部、國科會、花蓮縣政府與陽明交大、成功大學、中興大學等團隊共同研討。 劉世芳表示,經樺加沙颱風與後續多日溢流,馬太鞍堰塞湖蓄水量目前已降為610萬噸,為原來量體之6.7%,但政府仍持續處理監測、預警及備便方案。 針對潛在風險,劉世芳說,本次研討會邀集專家學者針對“科學研究與監測技術”、“中央與地方合作機制”及“社區參與與防災教育”三大重點提供專業意見,將持續推動跨域合作,提高災害監測、預警與應變能量,守護花蓮居民生命財產安全。 ![]() 劉世芳指出,馬太鞍堰塞湖因地震與豪雨及本身地質條件不穩定交互影響,這次研討會邀請水文、地震、水理與防災等領域專家,分享堰塞湖溢流、震災潰壩及衝擊評估模型之風險分析,隨時檢視災害預警、通報及緊急應變的協調流程,同時強化居民撤離及收容安置機制,增強社區居民與政府各項應變能力。 劉世芳認為,透過研討會的交流成果,將有助於形塑更完整的堰塞湖防護策略,也相當感謝各部會、學術單位及各級政府,未來“內政部”將持續整合資源,加強潛勢區域盤點與應變規劃,並透過演練、教育與公私協力,建構花蓮地區更堅實的防災韌性,為居民打造更安全的生活環境。 李鴻源表示,這場會議早在颱風前就已安排,原先要討論堰塞湖處理,但颱風何時來完全無法掌控,現在堰塞湖垮了,可能討論後續處理與善後。主壩垮了之後,水從集水區進來後,仍會累積水量,但除非颱風再來,不然累積水量會慢慢減少。 李鴻源之前曾示警要提防“管湧現象”二次釀災,但在此次潰壩後,“管湧現象應該沒有了”,目前看來是朝好的方向,慢慢在滲流當中,應該不太會有立即危險,這是好的現象。目前要趕快善後,讓災民恢復生活,“要注意,但也不要恐慌過度”。 台大土木工程系教授游景雲指出,現在比較擔心的是一般河川溢淹,他會提供相關見解給政府各部會參考,以進行預警操作。(中評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