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門
  • 地方
  • 生活
  • 產經
  • 綜合
  • 娛樂
  • 文教
  • 身心𩆜
  • 醫藥健康
  • 旅遊
  • 美食
  • 體育
  • 法律天地
  • 合作媒體
  • 熱門
  • 地方
  • 生活
  • 產經
  • 綜合
  • 娛樂
  • 文教
  • 身心𩆜
  • 醫藥健康
  • 旅遊
  • 美食
  • 體育
  • 法律天地
  • 合作媒體
最新新聞
蔣萬安催打疫苗 籲長者高風險族踴躍接種 護己護人過好冬
父母幫已出嫁且在外成家的女兒投保保險,真的會無效嗎?
淡江大學第204次行政會議 聚焦ESG+AI=∞推動藍圖
淡江大學註冊率連創新高 逾4千新生為淡江按讚
美拋晶片五五分 朱立倫:不可能奉上台積電 朝野共同立場
165打詐儀錶版FOR墨新聞
979582
114污水banner
1140707-0720-地價稅
1140721-0803-電子稅單
05.banner_工作區域 1 複本
S__48128050
首頁 » 台灣高齡人口快速攀升 白內障成銀髮族常見視力挑戰
醫藥健康

台灣高齡人口快速攀升 白內障成銀髮族常見視力挑戰

新聞策劃編輯部
Last updated: 2025/10/01 19:52
新聞策劃編輯部
Share
10 Min Read
台灣高齡人口快速攀升 白內障成銀髮族常見視力挑戰
分享文章

記者李婉如/綜合報導

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 65 歲以上人口已超過 450 萬人,約占總人口的 20%。隨著人口老化與 3C 產品使用普及,白內障已成為高齡族群常見的眼睛健康議題,其中約有八成長者不同程度受到影響。預估到 2030 年,65 歲以上長者將超過 550 萬人,白內障問題將更加普遍。

今年 77 歲的徐女士,因白內障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中經常遇到困擾,例如下廚時不易準確拿取調味料,或在掌握火候時感到不便,佩戴眼鏡又常因油煙與汗水影響而不方便操作。在家人建議下,她於八年前在桃園大學眼科接受白內障手術並置換人工水晶體,術後視力明顯改善,能夠更輕鬆地閱讀報紙與手機、縫補衣物,並與家人一起出遊,生活便利度提升。

大學眼科榮譽總院長林丕容醫師表示,台灣不僅是近視高發國家,也正逐步進入老年化社會,目前55歲以上人口已占總人口約35%。在3C產品使用普及的情況下,白內障已成為高齡族群常見的眼睛健康議題,應予以關注。

針對白內障,人工水晶體的選擇會依個人眼睛狀況及生活需求進行評估與建議,術後可協助改善日常視力需求,並支持遠、中、近距離的日常活動。迄今,全台已完成人工水晶體置換手術的案例超過1萬5千例,獲得接受手術的長者肯定與正面回饋。

現代白內障手術技術已相當成熟且安全。桃園大學眼科院長王甯加醫師提醒,許多長者仍誤以為「要等白內障熟透才手術」或「年紀大不適合手術」,這些觀念已不再符合現況。醫師建議,高齡族群應定期檢查視力,並與眼科醫師討論手術時機,以維持日常生活活動的便利性與安全性。

王甯加醫師表示,現代白內障手術多採用微創超音波乳化技術,透過角膜約0.2公分的小切口,利用超音波將混濁的水晶體處理後再植入人工水晶體。手術通常僅需局部點眼麻醉,過程約20分鐘,多數患者不會感到明顯不適,術後可快速恢復日常生活。王醫師也分享,去年為父母安排白內障手術後,雙親術後生活便利性提升,能持續參與日常活動與休閒運動,享受退休生活。

白內障手術中,選擇適合的人工水晶體也是重要環節。永和大學眼科院長鐘珮禎醫師表示,目前衛福部核准的人工水晶體種類多元,涵蓋健保與自費選項。醫師會依據患者的日常用眼習慣與檢查結果進行評估,提供最適合個人需求的選擇,而非單以價格作為判斷標準。

今年75歲的林女士,有近視、老花與散光問題,且同時出現白內障困擾,日常生活中經常感覺視線模糊,需頻繁清洗眼鏡。去年她與先生至永和大學眼科檢查,確認白內障狀況後,醫師經詳細評估安排手術。術後視力狀況改善,使她在外出購物、追劇或使用手機時不必長時間依賴眼鏡,日常生活更加便利。

鐘珮禎醫師提醒,人工水晶體的選擇需依個人眼睛健康狀況與用眼需求,經由詳細檢查與醫師討論後,才能挑選最適合的方案。

「及早就醫、適時安排治療很重要。」大學眼科榮譽總院長林丕容醫師提醒,白內障是高齡族群常見的眼睛健康議題。透過現代醫療技術,長者可在醫師評估下安排適合的治療或手術,維持日常生活活動的便利性與舒適度。

TAGGED:台灣高齡人口快速攀升 白內障成銀髮族常見視力挑戰
Previous Article 基隆中秋烤肉這裡合法!外木山指定區域連假3天開放 基隆中秋烤肉這裡合法!外木山指定區域連假3天開放
Next Article 文化大學新聞學系舉辦系週會 師生系友齊聚共勉邁向新學期
  • 關於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聯絡我們
  • 關於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聯絡我們
Copyright©MORE News
Welcome Back!

Sign in to your account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Password

Lost your password?

為了帶給你更好的瀏覽體驗我們的網站中有使用Cookie,幫助我們改善網站的結構和行銷分析。如果你同意使用請點擊了解,我們會權利提供你更完善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