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品萱/馬來西亞綜合外電報導 — 10 月 2 日,在美國就業數據轉弱、降息預期升溫的推動下,布魯薩馬來西亞(Bursa Malaysia)出現廣泛上攻,科技股領漲,盤中氣氛熱絡。
半導體股表現尤為亮眼:馬來西亞太平洋工業(MPI)上漲 86 仙至 RM29.76,UWC 漲 39 仙至 RM4.24,Vitrox 漲 35 仙至 RM4.30,Pentamaster 漲 30 仙至 RM4.09。大盤與成交量同步放大,超過 700 檔個股收紅,前一交易日開盤也延續漲勢。
漲勢結構透露了哪些訊號?
《The Star》盤中報導指出,當日半導體鏈表現尤為突出,與全球 AI 資本支出與高效能運算(HPC)週期相呼應。追蹤 49 檔科技股的布魯薩科技指數(Bursa Malaysia Technology Index)當日漲幅超過 5%,其中半導體類股如 Inari Amertron 更飆升 11%。
市場同時預期,政府在《預算案 2026》中將進一步加碼半導體與電電(E&E)產業,可能包括補助、配對資金與人才培育計畫,與「國家半導體戰略」(NSS)目標一致。這意味著政策與景氣循環可能同向加持,強化馬國在先進封裝、測試與 IC 設計的承接能量。
風險提示與可持續性觀察?
短線推升因素來自對聯準會降息的押注與外資回補,但能否延續仍需觀察全球庫存去化節奏、AI 伺服器與汽車電子需求的持久度,以及本地電力與綠電供給能否跟上資料中心與晶片產業擴張的腳步。
另一方面,若美元波動與資金面反覆,馬國科技股可能出現較大的貝他值波動。就制度面而言,市場也關注政府對產業補貼與人才計畫的執行成效,避免「政策預期落差」削弱企業資本開支意願。
重點觀察與決策提醒
- 台灣封裝測試與檢測設備商,是否應趁馬國政策窗口加速與當地工業園區、科創機構簽訂長單或共研協議?
- 在 AI 伺服器需求高成長情境下,台灣供應商能否藉馬國據點分擔產能,並鎖定東協最終市場的關稅與物流優勢?
- 面對能源與碳排要求,台灣—馬國跨境供應鏈該如何協調綠電採購與碳盤查,以避免日後歐盟 CBAM 或客戶審計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