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新聞|蔡文傑/菲律賓綜合報導] — 半導體與電子產業協會「菲律賓半導體與電子產業基金會(Semiconductor and Electronics Industries in the Philippines Foundation, Inc., SEIPI)」表示,今年電子出口獲利可望「溫和增長」;與此同時,產業界預期至2030年電子產品出口上看US$1,100億的長期目標,但需視全球景氣與投資落地進度而定。
Contents
溫和增長、長期樂觀
《Inquirer》引述SEIPI說法,年內獲利動能偏「溫和」,與上半年外需起伏與庫存修正相呼應;《菲律賓星報》則報導業界對2030年達到US$1,100億(約₱6.4兆)出口值抱持雄心,驅動因子包括AI、車用電子與資料中心需求擴張。
風險對沖:關稅、成本與人才
在美歐對外溝通不確定性、成本項(電力、運輸)與人才供給仍是關鍵變數。若以菲國為組裝測試與次系統整合樞紐,升級到更高附加價值環節需政策配套(稅收誘因、工業園區基礎設施、STEM人才培育)。今年PMI回落也提醒短期產能規劃需更保守,避免重複投資與庫存堆積。
重點觀察與決策提醒
- 台灣與菲律賓在AI伺服器與車用電子鏈上,應如何切割測試封裝與模組代工以提升整體交貨彈性?
- 面對潛在關稅變動與能源成本,台灣系統廠把部分最終組裝轉至菲國,是否能有效分散風險?
- 台菲是否可共建人才計畫(實習、雙聯學位、技職認證)以支撐2030年出口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