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導/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9月23日潰壩,水淹光復鄉,災情慘重,造成多人死傷。中國國民黨立法院黨團3日召開“花蓮光復災後,漫漫復原路怎麼走?”記者會。前“內政部長李鴻源在會中談到,大概還有2.5億噸泥沙還在上面,有一邊山壁不穩定,如果再發生一次豪大雨,可能會再次崩下來,就會形成第二次堰塞湖 根據《中時新聞網》報導,李鴻源表示,大家在新聞媒體上看到很多關於堰塞湖的報導,但坦白說,台灣人對堰塞湖是陌生的,不太瞭解叫“潰壩”,9月3日接到內政部長劉世芳電話,因此請同事把資料調出來看,當時堰塞湖裡已經有6000萬噸水,滿水量可達9000萬噸,相當於一座非常不穩定的南化水庫,只要發生溢流,就一定會垮,情況其實非常緊急。“農業部”從7月開始就委託單位做研究,接受委託後就推算堰塞湖大概什麼時候會垮,也注意到下游堤防有缺口,因此要計算強大泥流下來後會淹到什麼地方。 李鴻源說,9月19日傍晚把資料交給內政部,原本規劃是疏散600多人,但依照他的資料,應該要疏散7、8000人,這就是一個難度。他也強調,目前不是談誰該負責任的時候,等災民安置好之後,檢調會去調查,透過公文和數字比對,責任就很清楚了。 李鴻源提到,目前堰塞湖剩下大約5、600萬噸的水,不會造成立即危險,但是同事昨天給的資料顯示,這次總共有3.2億噸泥沙,現在只下來了7000萬噸,大概還有2.5億噸還在上面,有一邊山壁不穩定,“如果再發生一次豪大雨,就非常可能會再次崩下來,就會形成第二次堰塞湖,還有研究顯示只要發生五級地震都有可能引發,因此馬太鞍溪再形成第二次堰塞湖的可能性非常高。” ![]() 李鴻源提到,也已建議國科會要整合各學校的研究單位,很多人講說到底要挖或炸掉,但這需要學術單位討論、專業判斷,也應該透過學術研究來進行模擬。他提到,但不可諱言的是,下游還有1000公尺的堤防是脆弱的,甚至有缺口,水利署應該在最短時間把缺口補起來並加固,因為衝下來的不再是清水,而是含沙的泥流,破壞力很強,就算不整個潰堤,發生溢堤的機率就很高。 至於未來重建,李鴻源提醒,預警機制要非常準確,因為一旦垮了,大概40分鐘內水就會到達部落,能掌握的時間非常有限,所以未來必須要有演練,還有《災防法》目前對堰塞湖、海嘯都沒有清楚規範,這一塊應該都要修法納入,且馬太鞍溪嚴格上是中央管的河川,一條河川涉及兩個部、三個署,治理上牽涉非常複雜整合工作,嚴格上講花蓮縣府跟馬太鞍溪基本上是使不上力的,那麼未來重建等相關事務就會牽涉多部會,因此提醒“行政院”在這件事情上,應該找一個專案管理單位幫忙整合協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