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新聞|蔡文傑/菲律賓綜合報導] — 菲律賓最大水務公司之一Maynilad Water Services Inc於10月5日向菲律賓證券交易所(Philippine Stock Exchange, PSE)及企業監管機構提交首次公開發行(IPO)初步招股書,朝著今年菲律賓最大上市案邁出關鍵一步。
Maynilad服務馬尼拉大都會區西部約950萬居民,此次IPO不僅將為公司籌集資金擴展基礎設施,更標誌著菲律賓資本市場在2025年逐步回溫,吸引投資者關注公用事業與基礎設施領域的長期增長潛力。
上市背景與市場期待
Maynilad IPO的戰略意義與市場影響:
- 資本市場回溫:菲律賓股市在2025年前三季經歷波動,10月初PSEi指數連續三個交易日上漲,突破6,100點,顯示市場情緒改善。
- 公用事業投資需求:菲律賓基礎設施缺口龐大,水務、電力、交通等公用事業需要大量資本投入,Maynilad IPO將為同類企業上市鋪路。
- 外資關注度:據菲律賓央行(Bangko Sentral ng Pilipinas, BSP)數據,2025年前7個月東協國家對菲律賓投資達9,578萬美元,新加坡與馬來西亞為主要來源,顯示區域投資者對菲律賓長期前景具信心。
產業政策與外資環境
菲律賓政府持續推動改革吸引外資:
- CREATE MORE法案:2024年11月通過的CREATE MORE法案(RA 12066)擴大投資優惠,包括延長所得稅免稅期、新增研發與電力成本扣除項目,以及擴大增值稅零稅率範圍,實施細則於2025年敲定。
- 外資持股自由化:2022年公共服務法修正案將電信、航運、鐵路從「公共事業」定義中移除,允許100%外資持股,但水務與電力分配仍受60-40憲法限制。
- 投資管道持續開放:2025年前7個月,投資委員會(Board of Investments, BOI)批准的東協投資達580.7億披索(約新台幣312億元),較2020年以來累計2,520億披索顯示持續增長。
重點觀察與決策提醒
- QMaynilad IPO可能成為菲律賓今年最大上市案,台灣水務、環保與公用事業投資者是否應關注此機會?如何評估菲律賓水務市場的長期投資價值?
- 菲律賓CREATE MORE法案擴大投資優惠,但水務與電力分配仍受外資持股限制,台商應採取何種策略(如合資、技術合作)進入菲律賓公用事業市場?
- 菲律賓資本市場在2025年逐步回溫,但仍面臨全球利率與地緣政治風險,台灣機構投資者應如何在菲律賓股市與債市間取得資產配置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