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門
  • 地方
  • 生活
  • 產經
  • 綜合
  • 娛樂
  • 文教
  • 身心𩆜
  • 醫藥健康
  • 旅遊
  • 美食
  • 體育
  • 法律天地
  • 合作媒體
  • 熱門
  • 地方
  • 生活
  • 產經
  • 綜合
  • 娛樂
  • 文教
  • 身心𩆜
  • 醫藥健康
  • 旅遊
  • 美食
  • 體育
  • 法律天地
  • 合作媒體
最新新聞
種子舞團《低著的世界》愛丁堡藝穗節獲獎 台灣巡演台南率先登場
六感充電新提案!台北30處特色景點漫遊 拍照還能抽獎
南市北區中樓里長照創新整合型服務據點開工
中華戰略學會與中華民族認同發展協會合辦慶祝國慶暨台灣光復80週年活動 吳建國、林光輝發表專題演講 李本京:捍衛中華民國
陳亭妃要求普發現金一萬元 行政工作和立法院預算審議同步進行
165打詐儀錶版FOR墨新聞
979582
114污水banner
1140707-0720-地價稅
1140721-0803-電子稅單
05.banner_工作區域 1 複本
S__48128050
首頁 » 中華戰略學會與中華民族認同發展協會名家演講會專刊 劉榮傳發表專文 回顧抗戰勝利、台灣光復與中華民國史
綜合

中華戰略學會與中華民族認同發展協會名家演講會專刊 劉榮傳發表專文 回顧抗戰勝利、台灣光復與中華民國史

韋 石
Last updated: 2025/10/08 15:50
韋 石
Share
69 Min Read
中華戰略學會與中華民族認同發展協會名家演講會專刊 劉榮傳發表專文 回顧抗戰勝利、台灣光復與中華民國史
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兼副秘書長劉榮傳
分享文章

綜合報導/中華戰略學會與中華民族認同發展協會,共同舉辦慶祝中華民國114年國慶暨台灣光復80週年名家演講會,並印發會議專刊。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兼副秘書長劉榮傳親撰兩篇專文,回顧抗戰勝利、台灣光復與中華民國史。兩篇專文內容如下:

中華戰略學會與中華民族認同發展協會,共同舉辦慶祝中華民國114年國慶暨台灣光復80週年名家演講會。(王長河攝)

1.抗戰勝利,中國戰區和台灣地區接受日本投降場景 ――台灣光復

美國總統川普 2.0 上任後,對全球關稅重設,震撼全球經濟,各國領袖分別透過管道與川普重談關稅。美中兩國,軍、經利益糾纏難解,已經四輪關稅談判仍無結果,美中兩國領導人計劃進行高峰會以解關稅、經貿、安全諸問題。

在此敏感時刻,美國在台協會(AIT)於 9 月 12 日重提「台灣地位未定論」,引發國內外政界揣測。然而回顧自 1949 年以來,美國對台灣地位定位的表態(概有三位總統任內),從未為「台灣利益」設想,而是一種服務美國全球及亞太(台海)戰略利益的政策語言,目的是保留彈性,避免被中共主張對台灣主權的話語所綁架而趨於被動。

第二次世界大戰,在亞洲戰場,日本戰敗,日本天皇宣佈:對盟軍無條件投降,此乃廿世紀重要的歷史事實。在亞洲各戰區(各國)接受日本投降,遣送日軍,日本人返回日本,亦是鐵的事實。尤以在台灣的台灣人,因母國中國是勝利國,蔣中正委員長在開羅會議中,將受日本殖民的台灣、澎湖,收回中國,因此,當時在日本殖民之下的台灣人,在日本投降後,轉為戰勝國子民中國人,而非必須被遣送的日本人,終止日本在台灣的殖民。在南京、台北,中國接受日本政府代表的投降,受降典禮遞送降書,都是歷史的事實,不容否定,不容抹煞,不容竄改。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昭和天皇透過「玉音放送」向全日本人民廣播,宣讀《終戰詔書》,宣佈大日本帝國依據「波茲坦宣言」無條件投降(波茲坦宣言,乃為履行「開羅宣言」戰後對日本懲罰方式的決定)。結束了二戰亞洲戰場,亦標誌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9 月 2 日,駐日本盟軍總司令麥克阿瑟上將發佈一號命令,指示各地日軍向同盟國投降,其中在中國大陸、台灣、越南北部的日軍向代表同盟國的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上將投降。蔣委員長隨令委派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上將為負責中國戰區受降事宜的全權代表,何應欽則派陳儀為台灣受降代表。

9 月 9 日在中國的受降典禮於南京舉行,由國民政府陸軍總司令何應欽上將,接受在華日軍總參謀長小林淺三郎遞交的降書;同年 10 月 25 日,在台灣擔任日本投降方代表的安藤利吉在台北公會堂(即台北中華路上的中山堂),向受降主官陳儀投降,並簽署受降文件,台灣、澎湖就此回歸中華民國,「台灣光復」,也宣告日本殖民時代結束。民國 36 年 3 月 1 日台灣行政長官公署明訂每年 10 月 25 日為「台灣光復節」。130 年前因中日甲午戰爭,割讓台灣給日本的是大清帝國;80 年前收復台灣的是中華民國政府(而 1949 年才建政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抗戰勝利、台灣光復均無關連)。

1945 年時的中華民國不僅是二戰戰勝國之一,並為聯合國創始會員國及常任理事國,同時統治著中國大陸和台灣,中央政府仍在大陸(南京)。中華民國始終連結著台灣,在紀念抗戰勝利及台灣光復 80 週年時刻,除了我輩國人應加深此歷史印記並傳承,方能讓我們的下一代、下下一代、世世代代子孫認知了解銘記的。

1937 年至 1945 年的八年對日抗戰,是中華民國存亡、中華民國國祚延續的關鍵戰爭。這是歷史的事實,不可抹滅,不可淡化,不容遺忘,不容奪取,更不容竄改的事實,代表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及國軍最英勇、最堅忍的奮戰精神。西方哲學家亞里斯多德,曾在探討一個國家變化與衰亡時指出:「國家若未先在自己內部被削弱,就不會因外敵而毀滅。內部矛盾和對立,才是國家或政權崩潰的主因。」以上忠告,盼政治人物思考、警惕;守護中華民國,壯大台灣,與大陸和平共融,才是政治家的使命。(註:開羅宣言―開羅會議)

《開羅宣言》(Cairo Declaration),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美國總統羅斯福、中國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和英國首相邱吉爾於 1943 年 11 月 23 日至 11 月 27 日,在埃及首都「開羅」舉行會議後,在 1943 年 12 月 1 日所發表的對日作戰公報的通稱,爾後被各國稱為宣言。開羅會議,最終商定的要點如下:

(一)三國對日本作戰取得一致之意見。

(二)三國之宗旨在剝奪日本自     1914 年以後,在太平洋所奪占之一切島嶼及大陸東北、台灣及澎湖群島歸還中華民國,逐出日本以武力取得之所有土地。

(三)使朝鮮自由獨立。

(四)堅持日本無條件投降。

 

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兼副秘書長劉榮傳

2.中華民國史的回顧與策勵

壹、前  言

民國 25 年 3 月 30 日,先總統 蔣公於南京頒佈中華民國陸海空軍軍人讀訓,其引言內涵扼要敘述中華民族源遠流長、奮鬥開拓、不畏艱難精神,除三軍官兵奉行外,深值國人體認、學習,以求中華民國國祚永續。

軍人讀訓引言內文:「我中華民族,雄踞東亞,建國迄今,已歷五千年,以四萬萬和平優秀之民族,聚居於一千一百餘萬平方公里之土地,復具有悠久光榮之歷史。此期間先聖先賢,慘澹經營,奮鬥創造,固已歷經險阻艱辛,自今以後,尤賴我忠勇軍人保護維持之,乃克使我國家日益發揚光大。願我全體將士,矢勤矢勇,一心一德,發揮民族固有之德行,砥礪獻身殉國之精神。念念為救國而犧牲,時時作衛國之準備,如何而後可以保我祖先遺留之廣大土地;

如何而後可以保我繁衍生生不息後代子孫;如何而後可以保我國家獨立自主之國權;凡此皆為我全體將士無可旁貸之職責,而一時一刻不可或忘者,蓋我國家民族永續無窮之生命,實惟我全體將士是賴也。」

中華民族自明、清以來百數年,自外於西方國家工業革命後之蓬勃發展,而閉關自守,故步自封,整體國力積弱不振,更遭受西方列強欺凌,簽訂不平等條約,又因清朝政府治國無方,官員腐敗,陷人民於水火。國父 孫中山先生有感於黎民百姓的無助,乃發起「驅逐韃虜,恢復中華」之革命運動。

國父孫中山先生領導革命,歷程艱難,經 10 次起義失敗,終在 1911 年 10 月 10 日於武昌第 11 次起義,推翻滿清帝制,建立中華民國,且為東亞第一個民主共和國。1912 年 1 月 1 日,中華民國正式開國,定年號為民國元年,首都定於南京,孫中山先生於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然國父為安撫中國北方軍閥及各地區政治勢力,於民國元年 2 月辭大總統,並推薦袁世凱於北京繼任民國大總統。

貳、 民國肇建,軍閥仍割據,國家未真正統一

由於中國長期以來的封建餘燼復燃,民主政體明存實亡,1915 年 12 月(民國 4 年)袁世凱稱帝,爾後總統一職屢次更迭,1917 年張勳助清帝溥儀復辟,終因舉國聲討而失敗。此後中國大陸形成軍閥割據,擁兵自重,稱霸地方,形成一盤散沙。再加上蘇聯、日本帝國挑釁及侵略,中華民國內憂外患接踵而至,造成民生凋敝、國力衰弱。

  1. 民國元年(1912 年)1 月 1 日,中華民國開國,孫中山先生就任臨時大總統,定都南京。2 月 13 日,辭臨時大總統。
  2. 民國元年 3 月 8 日,袁世凱在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民國 4 年 12 月 8 日,袁世凱稱帝,民國 5 年 1 月 1 日為洪憲元年,6 月病逝。
  3. 民國 5 年 6 月 6 日,直系軍閥黎元洪就任總統。
  4. 民國 6 年 7 月,張勳助清帝溥儀復辟,為宣統 9 年,皖系軍閥段祺瑞率軍進兵北京討伐,結束復辟。
  5. 民國 6 年 8 月,直系軍閥馮國璋就任總統。民國 9 年7 月,日本支持段祺瑞與英國支持吳佩孚,發動直皖戰爭。
  6. 民國 9 年 9 月,曹錕賄賂國會,就任總統。
  7. 民國 10 年 5 月 5 日,孫中山先生在廣州就任非常大總統,以青天白日滿地紅為國旗,總統府設於觀音山。※ 民國 13 年 6 月 30 日,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以青天白日滿地紅為國旗。(在此之前,國民政府均以青天白日黨旗代表之)
  8. 民國 13 年 6 月,在廣州黃埔成立軍官學校(黨軍),蔣中正任校長。
  9. 民國 13 年 11 月 5 日,馮玉祥驅逐滿清末代皇帝溥儀於北京,滿清帝制終告結束。
  10. 民國 14 年 7 月,廣州大元帥府改組為國民政府,汪精衛就任國民政府主席。
  11. 民國 15 年 7 月,蔣中正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率領以黃埔軍校畢業生編組成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
  12. 民國 17 年 8 月,北伐成功,革命軍入北京,改名為北平。蔣中正任國民政府主席,國民政府正式定都南京。

叁、大陸時期國民政府興衰

國父有感於民國創造之艱難,又思及黎民百姓之苦,深知欲掃除革命障礙,在非常時期唯有用非常手段來達成;然當時軍閥派系林立,軍隊各擁其主,乃決心建立一支「為三民主義、為中華民國、為全體國民奮鬥犧牲」的革命軍隊,乃計畫在廣東黃埔成立陸軍軍官學校,希望藉由革命心法來啟迪培養優秀幹部,組成革命勁旅,對抗各地軍閥武力。經過多方奔走、籌備,終於在民國 13 年 5 月 5 日於廣東珠江的黃埔創建「陸軍軍官學校」並任命蔣中正先生為校長,於6 月 16 日開學,國父親臨主持,此為國軍建軍之始。

自中華民國建國伊始,中華民國未真正統一,包括大陸北方政治勢力集結成立的北方政府,對外代表中國,歷經袁世凱稱帝、張勳復辟、馮國璋就任北方政府總統(民國 6 年國父於南京成立軍政府)、陳炯明叛變、張作霖於東北宣佈獨立及軍閥割據,直至民國 17 年以黃埔軍校畢業生為骨幹的國民革命軍,在革命軍總司令蔣中正指揮下率軍北伐,北伐成功後,國父所創建的中華民國始完成統一,實踐了國父建立中華民國偉大理想與目標。

民國 16 年 5 月,中國共產黨在蘇聯共黨扶植下於江西南昌暴動,緊接著在全國各地發動武裝叛亂。民國 20 年 9 月 18 日日本入侵我國東北(史稱「918 事變」),進而於民國 26 年 7 月 7 日蘆溝橋事變發動侵華戰爭(抗日戰爭)。我全國軍民浴血奮戰長達 8 年,至民國 34 年 8 月 15 日日本投降,中華民國成為世界四大強國之一。

民國 34 年抗戰勝利後,民生凋敝,百廢待舉,戰後政經情勢,亟待恢復。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為實現國父遺教,在國家全面恢復戰後秩序下,推動「憲政」,依民國 25 年 5 月 5 日制憲國民大會通過之「五五憲章草案」,再次召開制憲國民大會,於民國 35 年 12 月 22 日三讀通過「中華民國憲法」,並於民國 36 年 12 月 25 日正式施行(12 月 25 日為行憲紀念日)。民國 37 年 4 月 20 日,行憲後國民大會代表 2961 位,於南京市國民大會堂舉行,同時投票選出中華民國第一任總統蔣中正先生,副總統李宗仁先生,並於同年 5 月 20 日,在南京市總統府宣誓就職(此後中華民國歷任總統、副總統就職日均為 5 月 20 日,彰顯中華民國政府政權的一脈相傳)。

此期間中國共產黨在蘇聯共產黨協助下又全面叛亂。國民政府為穩定國家政、軍、經情勢,被迫對共產黨軍隊發動戡亂戰爭。然因國家長期處於內亂,又經八年抗日戰爭後,百廢待舉,人民厭戰,讓共產黨有機可乘,致國民政府戡亂失利,民 38 年 12 月國民政府轉進來台。

肆、中華民國遷台後經略台灣貢獻

  1. 民 32 年(1943 年)11 月 23 日至 26 日,由中、美、英三國領袖及蔣委員長夫人宋美齡女士在埃及首都開羅召開會議,發表宣言,要求日本無條件投降,並歸還一切侵略之土地,包含台灣及澎湖群島。
  2. 民 34 年 8 月 15 日,日本戰敗投降;9 月 9 日在南京舉行中國戰區受降典禮;10 月 25 日,台灣地區在台北市中山堂舉行日本投降受降典禮,台灣正式歸還中華民國。
  3. 民國 36 年 2 月 28 日,台灣地區因軍隊與人民生活認知落差,台灣人與隨政府遷台之軍民語言隔閡等因素,而發生了武力衝突;又因行政長官陳儀判斷錯誤,武力衝突蔓延全台,進而軍隊進行清鄉,造成難以數計的傷亡。此為所稱的 228 事件。
  4. 民 38 年 12 月,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遷抵台北(中華民國中央政府仍於重慶)。
  5. 民 38 年 11 月 28 日,中華民國中央政府在行政院長閻錫山率領下,遷抵台北。29 日開始於台澎地區行使治權。12 月 1 日美國白宮正式宣告,承認在台北的中華民國政府。
  1. 民 39 年 6 月,韓戰爆發,10 月美國與我國簽訂協防條約,協防台海。
  2. 民 39 年 3 月,台灣地區正式實施地方自治。
  3. 民 47 年 8 月 23 號下午 1830 時,中共對金門實施砲擊,開啟了 823 砲戰。
  4. 民 60 年 12 月 24 日,中華民國政府宣布退出聯合國(在世界列強同意下,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地位。)
  1. 民 62 年 12 月 25 日,時任行政院長蔣經國先生為因應台灣經濟起飛,必需加速國家基礎建設,而於國民大會上提出十大建設規劃(包括:6 項交通建設、3 項重工業、1 項能源),並於民 68 年 11 月陸續完工。不僅讓台灣成功對抗石油危機造成的經濟風暴,並帶來國家經濟工業升級,奠定國家經濟厚實基礎,更創造出舉世稱羨的經濟奇蹟。
  2. 民 67 年 5 月 20 日,蔣經國先生就任中華民國第六任總統,持續擴大十大建設規模,加快經濟成長,並大量培植晉用台灣菁英擔任政府重要職務(吹台青政策),落實中國國民黨本土化,奠定台灣民主政治發展。
  3. 民 67 年 12 月,美國白宮政府宣布與中華民國終止外交關係,同時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全面外交關係,並於68 年 1 月 1 日生效。
  4. 民 68 年 12 月 20 號,當時的黨外人士藉世界人權日及美麗島雜誌創辦週年,於高雄進行遊行,因群眾在政治人物的鼓動下,與維持秩序的憲警發生流血衝突,造成憲兵 186 位輕重傷,政府立即逮捕負責及指揮的黨外人士,此為美麗島事件。至此以後,台灣政治反對運動開始熱絡,為台灣邁向民主政治之關鍵事件。
  5. 民 75 年,蔣經國總統宣布 12 月開始開放黨禁、報禁,76 年元月起,解除戒嚴,開放老兵返大陸探親。
  6. 民 75 年 9 月 28 日,民主進步黨於台北圓山飯店宣布正式成立,台灣正式進入政黨政治時代。
  7. 民國 79 年 3 月 16 日,發生遷台以來最大規模學生運動,又稱「野百合學運」,於中正紀念堂集結了全國大專學生 6000 多人靜坐抗議,主要訴求「解散國民大會,廢除臨時條款,召開國是會議」,時任總統李登輝正面回應後,於 3 月 22 日結束,此次學生抗議運動,對中華民國政治與台灣的民主進程產生重大影響與質變。
  8. 民 80 年 5 月,李登輝總統宣布台澎地區終止動員戡亂,透過修憲,解散萬年國會,立法委員、國民大會代表全部直接民選,任期四 年,連選得連任,回歸民主法治常態。
  9. 民 80 年 9 月,兩岸紅十字會代表於金門協商(分治40 年第一次接觸),簽訂金門協議。
  10. 民 81 年 6 月,兩岸海基、海協兩會代表於香港會商,形成九二共識(1992 年)之一中各表。
  11. 民 83 年 3 月,我海基會辜振甫與中共海協會汪道涵於新加坡實施第一次會談,開啟兩岸交流的共識。
  12. 民 83 年 11 月台灣省長及台北、高雄兩直轄市長首次全民直選,由宋楚瑜、陳水扁、吳敦義當選。
  13. 民 84 年 3 月 1 日,全民健康保險正式立法施行,嘉惠了世世代代全國人民。
  14. 民 84 年國民大會通過總統全民直選,85 年初總統競選活動開始,中共於沿海實施對台針對性軍演,並對台北、高雄外海發射飛彈(1996 台海飛彈危機),5 日後,美國柯林頓總統下令兩艘航母戰鬥群於海峽南北兩端巡弋,阻止了台海軍事危機事件的擴大。
  15. 民 89 年,代表民進黨的陳水扁當選民選總統,中華民國行憲後首次經過民主選舉而政黨輪替,開啟了我國正式民主化的成果。
  16. 民 97 年,代表國民黨的馬英九當選中華民國第十二任總統,台灣經過兩次政黨輪替,民主政治更臻成熟,獲國際社會的肯定。
  17. 民 99 年 6 月,與中共簽訂 ECFA 經濟協定,開創兩岸和平發展環境。
  18. 民 101 年 1 月,馬英九總統當選連任中華民國第十三任總統。8 月美國國務院宣布台灣地區人民自 11 月起入境美國免簽證。
  19. 民 104 年 11 月 7 日,馬英九總統與中共習近平主席於新加坡會面(馬習會),此為兩岸分治 66 年,雙方最高領導人首次會面,極具歷史意義,突顯馬英九總統任內推動兩岸和平發展成果。
  20. 民 105 年 1 月,民進黨籍的蔡英文當選第十四任中華民國總統,創造了我國再一次政黨輪替的民主價值,惟馬英九前總統以維繫兩岸和平發展的九二共識,蔡英文總統未承認有九二共識,僅強調九二的歷史事實,為未來兩岸關係及美中台關係投下不確定的因素。
  21. 民 109 年 1 月,民進黨籍的蔡英文連任中華民國第十五任總統,延續「聯美抗中」政策。因中共崛起,歐美強國有感於崛起後之中國,將可能取代美國,主導世界秩序,在美國川普、拜登兩位總統主導下,組成抗中聯盟,台灣戰略地位位處抗中聯盟、印太戰略樞紐位置,提昇了台美關係及台灣國際地位。
  22. 民 113 年 1 月,民進黨籍的賴清德當選中華民國第十六任總統,打破政黨輪替 8 年魔咒,賴清德延續蔡政府時期的「聯美抗中」政策,更激化對立的兩岸關係,未來兩岸關係可能更難以和平發展。

以上所揭,不過略舉大端。綜觀中華民國 38 年遷台後,從鞏固台灣、經略台灣、建設台灣、繁榮台灣等,其在台灣福國利民的貢獻不勝枚舉。舉凡:遷台初期推動的土地改革、三七五減租、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九年國民義務教育、水電交通基礎建設、十大經濟建設、開辦全民健康保險等利民政策,尤其台灣人民享受的全民健康保險制度,舉世稱羨。

經濟建設方面,依台灣的密集勞力,推動家庭即工廠進而設置工業區、加工出口區吸取外資,配合十大建設帶動經濟發展。隨著科技發展,又設立科學園區,創造出台灣的經濟奇蹟,讓台灣錢淹腳目。在 21 世紀的科技持代,台灣的積體電路、晶圓製造等半導體產業的研發製造,更走在全球尖端,廣被世界,奠定台灣在全球地緣政治及半導體供應鏈的重要地位。

隨著經濟發展,又全面推動台灣的民主化,擴大地方自治,從基層的村里長到總統皆由全民直選,創造了另一個政治奇蹟,成為世界各國自由民主的典範。

欣逢中華民國 114 年國慶日,感念中華民國遷台 76 年來對台灣民生、教育、經濟、文化、政治等各方面的貢獻與成就,凡我國人當應珍惜,俗語說:吃果子拜樹頭。這是善良華人的優良傳統,緬懷中華民國創業的艱辛,中華民國遷台 76 年來經略台灣的成就,讓國人享受著中華民族五千年來最自由、最民主、最繁榮的生活,凡我國人當更加愛護中華民國,認同中華民國,讓中華民國國祚,源遠流長。

伍、結 語

承先啟後,繼往開來,中華民國建國以來,歷經險阻艱難、驚濤駭浪,在政府團結全國人民下,均能迎刃而解。中華民國建國 114 年,兩岸分裂 76 年,但國祚延續至今,中華民國不是過去式,而是仍充滿生機的現在進行式,中華民國憲法銜接台灣與中國,中華民國傳承中華文化並將其發揚光大。中華民國自國父 孫中山革命建國以來,始終對中華民族做出巨大貢獻。然而,不能以此為滿足,我們更應實踐前述軍人讀訓引言中之兩句「如何而後可以保有祖先遺留之廣大土地;如何而後可以保我國家獨立自主之國權」,作為慶祝國慶之策勵。中華民國能夠邁入 114 年,實屬必然。

中華民國在蔣經國總統推動民主政治、政黨政治已近 40 年,可惜近 20 年來政黨為求「勝選執政」,用盡各種手段,致政黨間由競爭—鬥爭到惡鬥。政黨間惡鬥,不僅撕裂人民,分化社會,施政無成,經濟停滯,更易受外國介入及影響;使國家流失動能,失去自主,非國家之福。期望政黨、政治人物,以國家發展、人民福祉為依歸,團結國人,凝聚國力,繁榮經濟,擴大邦交,融合兩岸。在慶祝中華民國 114 年國慶之際,展望未來,為求國家長治久安,國祚繁衍,我們需要一個安全的外在環境、安定的內在社會、穩定的兩岸關係,據以推動政治改革、經濟發展、軍事現代化,深化民主、自由、人權普世價值,結合世界政經潮流,確立國家安全戰略決策,以提升國力、立足國際。

政府遷台以來,台灣最大的優勢就是一個「小」字。台灣面積在全球排名第 136,卻創造了世界第 12 名的經貿總合。故如何善用「小」的優勢,結合台灣地緣價值,將可創造「量」的小國,「質」的大國。

※「世界有多大,我們的機會就有多大!」

前提是―團結的內在力量、融合的兩岸關係與安全的外在環境。

 

 *** 作者劉榮傳:陸官校 63 年班,陸軍學院 72 年班,戰爭學院 80 年班。曾任戰爭學院教官、副主任教官、專業講座、國防大學戰略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國防部專案研究計劃主持人,現為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兼副秘書長。

Previous Article 東森購物捐贈逾3萬8千份衛生棉 攜手基隆市府推動月經平權 東森購物捐贈逾3萬8千份衛生棉 攜手基隆市府推動月經平權
Next Article 花蓮馬太鞍堰塞湖災後重建說明會 短期安置旅宿申請開放中 花蓮馬太鞍堰塞湖災後重建說明會 短期安置旅宿申請開放中
  • 關於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聯絡我們
  • 關於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聯絡我們
Copyright©MORE News
Welcome Back!

Sign in to your account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Password

Lost your password?

為了帶給你更好的瀏覽體驗我們的網站中有使用Cookie,幫助我們改善網站的結構和行銷分析。如果你同意使用請點擊了解,我們會權利提供你更完善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