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門
  • 地方
  • 生活
  • 產經
  • 綜合
  • 娛樂
  • 文教
  • 身心𩆜
  • 醫藥健康
  • 旅遊
  • 美食
  • 體育
  • 法律天地
  • 合作媒體
  • 熱門
  • 地方
  • 生活
  • 產經
  • 綜合
  • 娛樂
  • 文教
  • 身心𩆜
  • 醫藥健康
  • 旅遊
  • 美食
  • 體育
  • 法律天地
  • 合作媒體
最新新聞
南投彩虹織女決賽華麗登場 許縣長領軍走秀展現原創時尚風潮
慶祝國慶 南投千人擂茶香
國慶焰火在南投登場 逾4萬發焰火璀璨點亮夜空
臺東夜間美術館 徐明正《夜漫漫》攝影展 在真實與幻影中 投射出現時與符號的轉場
「TCAC台灣國際廚藝美食挑戰賽」開平餐飲獲多項大獎及最高分榮譽 全球唯一獲Worldchefs餐飲學程認證高中職展堅實國際競爭力
165打詐儀錶版FOR墨新聞
979582
114污水banner
1140707-0720-地價稅
1140721-0803-電子稅單
05.banner_工作區域 1 複本
S__48128050
首頁 » 高大災防中心攜手高雄水利局 輔導超過50社區建立自主防災網絡
合作媒體

高大災防中心攜手高雄水利局 輔導超過50社區建立自主防災網絡

News586傳媒
Last updated: 2025/10/10 12:03
News586傳媒
Share
9 Min Read
高大災防中心攜手高雄水利局  輔導超過50社區建立自主防災網絡
高大災防中心攜手高雄水利局 輔導超過50社區建立自主防災網絡
分享文章

高大災防中心攜手高雄水利局  輔導超過50社區建立自主防災網絡
圖/災防中心攜手水利局舉辦『水患自主防災社區成果交流會』

【News586/記者張淑慧報導】 國立高雄大學災害防救科技研究中心於10月9日攜手高雄市政府水利局,在高雄大學校園舉行「114年度高雄市水患自主防災社區成果交流會」。活動以「防災自主、韌性共生」為主題,邀請全市自主防災社區、區公所及產業代表共同分享經驗與成果,展現公私協力推進「全民防災、韌性高雄」的實踐成效。

高雄市政府水利局局長蔡長展親臨現場致詞,他表示,極端氣候帶來的防災挑戰日益嚴峻,社區作為災害防救體系的基石,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過去16年,高雄市推動「水患自主防災社區」計畫,從示範點逐步擴展至各行政區,由高雄大學災防中心輔導超過50個社區,並培訓逾2,000名防災士,成功強化基層防災能力。蔡局長提到,今年颱風及西南氣流雖導致部分地區出現積淹水,但在社區自主防災機制啟動後,災情得以迅速控制,顯示基層防災能量的顯著成效。他特別感謝各界的長期投入,並強調面對氣候變遷與風險升高,公部門、學界與社區的協同合作至關重要。他期盼未來能進一步結合科技應用,例如運用衛星影像與人工智慧技術,提升淹水熱區的判讀與預警能力,讓防災準備與應變更加精準高效。

圖/高雄市政府水利局局長蔡長展出席『水患自主防災社區成果交流會』

高雄大學災防中心主任吳明淏表示,中心自2010年起受水利署與市府委託,推動「水患自主防災社區」計畫,結合教學與實務,協助社區進行災害潛勢分析、防災教育及演練培訓,逐步建立學用結合的在地防災模式。他強調,防災不僅是政府的責任,更是全民共同面對的生活課題,唯有透過跨域合作與知識共享,才能在極端氣候挑戰下展現真正的韌性。

此次活動由高雄市政府水利局主辦,國立高雄大學災害防救科技研究中心協辦,並由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臺灣韌性城市發展協會承辦。經濟部水利署第六河川分署、各區公所及產業界代表均到場參與。現場展示了各社區過去一年來的防災成果,並舉行綜合座談,就防水擋板分配、排水系統維護及物資調度等議題提出建言。水利局表示,將持續整合中央與地方資源,加速物資供應與社區防洪準備,協助各區提升自主應變能力。

今年,鳳山區文山里、三民區本和里及寶國里3個社區正式加入防災行列,與永安區新港里、仁武區中華社區等種子社區攜手擴大防災網絡。會中也表揚了長期支持防災工作的企業與團體,肯定其在災害期間展現自助互助精神,守護地方安全的貢獻。

水利局期許未來持續推動「政府—學界—社區—企業」的多方合作,深化防災教育與科技應用;高雄大學亦將發揮在地大學的角色,推進防災知識傳播與跨域學習,培育具實務能力的防災人才,協助市府建構更安全、更具韌性的城市環境。 (圖/ 高雄大學提供)

Continue Reading

Previous Article 張碩芳市議員召開座談 呼籲教育部、市府補足新興高中輔導與特教師資 張碩芳市議員召開座談 呼籲教育部、市府補足新興高中輔導與特教師資
Next Article 民眾忘拔鑰匙 公園警防失竊代為保管 民眾忘拔鑰匙 公園警防失竊代為保管
  • 關於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聯絡我們
  • 關於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聯絡我們
Copyright©MORE News
Welcome Back!

Sign in to your account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Password

Lost your password?

為了帶給你更好的瀏覽體驗我們的網站中有使用Cookie,幫助我們改善網站的結構和行銷分析。如果你同意使用請點擊了解,我們會權利提供你更完善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