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雲報]記者王俊欽/桃園報導

社會局:
敬老愛心卡:
敬老愛心卡每月提供一定額度(一般為 800 點,復興區為 1,000 點),1 點相當於 1 元,可用於大眾運輸與計程車搭乘。
一、若搭乘計程車:
車資 100 元以下:補助 36 點。
車資 101 元以上:補助 72 點。
超過補助額的部分由卡片的「現金錢包」支付。
點數來源屬於市府的社會福利預算(屬「非法定社福」項目)。
政策優點:
1.精準控制財政負擔:
兩段式補助(36 / 72 點)能防止長者長距離或高頻搭乘計程車導致點數迅速耗盡。
相比「全額補助」或「按比例補助」,這種定額設計可預測預算、穩定支出。
2.鼓勵「近距離、必要」使用
100 元以下補助 36 點,主要鼓勵短程就醫、採買、復健等生活必需行程。
長途搭乘仍須部分自付,避免濫用或將敬老卡變成「免費計程車」。
3 與大眾運輸互補
若長者日常通勤以公車、捷運為主,偶爾用計程車接駁(如醫院、夜間返家),此設計可補足「交通末端」需求。
4.減少爭議與詐領空間
避免司機或民眾以不合理車資謀取點數。系統透明、好稽核。
政策缺點:
1.補助誠意不足
補貼 36 元或 72 元。若行程車資 150~200 元,實際補助比例僅約 30~40%,對行動不便長者(尤其郊區或偏遠地區)好意打折。
- 規則複雜,民眾理解困難
多數長者對「點數錢包」與「現金錢包」的差異不清楚,可能以為全額補助導致誤會或爭議。
3.偏遠地區使用受限
復興區雖有多給點數(1,000 點),但當地無捷運、公車少,計程車距離普遍長,一趟車資常超過 300 元,補助 72 點效果有限,應將實際補助比例提升至50%以上。
4.未反映物價與油價變動
補助點數金額固定多年,若車資隨油價上漲,實際補助比例逐年下降。
5.缺乏個別需求彈性
行動不便、重病者或高齡長者使用頻率高,並無差別設計導致「不均等公平」。 - 本席建議調整:
1.彈性補助制度 依長者的健康狀況、失能等級或居住地交通可及性分級補助。
偏鄉地區(如復興區)可提高每趟補助上限,例如由 72 點調整為 100 點。
2.物價與運價調整機制 每 2 年檢討一次補助標準,隨油價與通膨指數調整補助額度,建議115年增加200點(一般卡1000點、復興區1200點),確保實際補助不因物價上漲而逐年降低。
3.推動共乘與智慧派車整合 與在地計程車合作推動「敬老共乘」服務,導入智慧派車平台,讓多位長者可共用一趟補助車程。
4.加強資訊透明與介面設計 (1)在敬老卡交易介面上,清楚顯示「已使用點數」與「現金錢包餘額」,避免誤以為全額補助。
(2)對身障、失能或高齡(85 歲以上)長者提供額外點數額度。
(3)對點數使用效率低或需求高的區域,滾動式調整政策。

- 婦幼局:
還有1/3的孕婦沒有申請市府的好孕專車,請問未申請的原因?另目前的預算執行率偏低,貴局計劃推動新的宣傳或改善措施為何? - 本席建議:
「好孕專車」政策若要提升使用率,必須同時強化資訊可得性、申請便利性與使用體驗,並建立「數據調查—問題診斷—制度調整」的持續改進機制(例如:醫院同步申請、在婦幼中心、里辦公處、月子中心設置「好孕專車」申請服務窗口等彈性作為),才能真正讓孕婦願意、敢用、用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