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縣議會第20屆第6次定期會14日邀請縣長張麗善施政報告。張麗善縣長以「幸福雲林、永續上場」的發展願景為主軸,報告縣府團隊在教育、產業、環保、社福、文化與城鄉建設等各領域成果,描繪傳統農業走向智慧永續的縣市藍圖,及未來施政具體行動方案。
張麗善縣長表示,2025年《遠見雜誌》公布施政滿意度調查,雲林縣首度榮獲「五星縣長」殊榮,滿意度高達72.8%,在本島十三縣市中名列第三。這是雲林縣歷來最高成績,也象徵治理轉型的成果。
根據《天下雜誌》城市治理調查,雲林進入「標竿組」並名列全國第四,城市特色推廣全國第三;教育輟學率僅0.12%、復學率達100%,長照涵蓋率九成以上,樂齡學習參與率達78%。這些成果顯示雲林的治理已從硬體建設,延伸至「以人為本」的社會品質。
張縣長表示,在數位治理方面,雲林成為台灣非六都唯一獲得ICF「準智慧城市社群認證」的縣市,象徵縣府推動智慧治理與數位轉型的成果獲得國際肯定。
她說,縣府消防局、衛生局與台大雲林分院攜手的「守護者聯盟」專案,更奪下全球資通訊界最高榮譽WITSA「創新醫療應用首獎」,成為全國第一個非六都獲獎的地方政府。該計畫以AI、5G與物聯網打造急救資訊整合平台,讓偏鄉患者在送醫途中即可完成遠距診斷,大幅提升急救效率。
另縣府導入無人機空拍與AI影像分析,建立「智慧海岸保護網」,21家企業共同認養沿海區域,海洋認養率達100%。在農業面向,與臺大生農學院合作建置全台首座「氣候變遷農業示範場域」,以大數據預測灌溉時機,協助農民以科技對抗氣候變遷。這些跨域行動,讓雲林從農業縣蛻變為結合科技、永續與包容的智慧治理典範。
張縣長說,自108年至114年9月底,縣府及所屬局處共獲得949項獎項,其中國際獎137件、國內獎812件。這些榮耀的背後,是團隊專業與民眾信任的積累。
在面對氣候變遷、全球貿易變局與人口老化等挑戰,張縣長指出,雲林以跨域協作、數據決策與公私協力為核心,逐步建立「地方韌性治理模式」。
她指出,「雲林上場,不是一場秀,而是每天的行動。」從五星榮耀到國際認證,從智慧醫療到社會共融,雲林的每一步,都在為台灣地方治理寫下新的篇章。
張縣長也在施政報告宣傳即將在18日至23日舉辦114年全國運動會。會後並與議長黃凱率領縣府主管、議員合拍全運會宣傳照,邀請全國民眾一起來雲林,看各項精彩的運動競技,深度體驗雲林人文風情,與特色美食、美景。
照片/雲林縣政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