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新聞|劉品萱/馬來西亞綜合報導]-馬來西亞與美國預計在下週第47屆東盟峰會期間正式簽署對等貿易協議,馬來西亞投資、貿易和工業部長東姑查夫魯表示,該協議在兼顧雙方利益下達成平衡。
Contents
美國談判團隊自10月13日起駐馬進行最終協商,這是繼馬國總理安華與美國總統川普達成共識後的具體落實。馬方在談判中堅守多條紅線,包括土著優惠政策、清真產業保護及政府採購自主權,並高度關注美國232條款可能對半導體產業課徵的額外關稅。
此協議標誌著東南亞國家在美中競爭格局下,透過雙邊談判爭取更大經貿自主空間的新模式,對區域供應鏈重組與台商佈局策略將產生連鎖影響。
協議核心內容與談判底線
- 談判範圍:美方自10月13日派駐團隊在吉隆坡進行最終協商,目前談判聚焦於「關稅基準」設定,尚未觸及232條款下的半導體產業額外關稅議題。
- 馬方紅線:馬來西亞貿工部明確表示將堅守土著優惠政策(bumiputera)、清真產業標準及政府採購自主權,確保本地企業與民眾利益優先。
- 藥品關稅壓力:川普9月25日透過Truth Social宣布,對未在美國設廠的品牌或專利藥品課徵100%關稅,但半導體產業政策尚未定案。
對區域供應鏈的影響
- 協議簽署後,馬來西亞半導體出口至美國的關稅待遇將成為觀察指標,牽動台、韓、星等競爭對手的談判籌碼。
- 若馬國成功爭取半導體關稅豁免,可能吸引更多晶片封測與設備製造商擴大在馬投資,衝擊東南亞製造版圖。
- 對等貿易協議模式若成為美國與東盟各國的談判範本,將加速區域供應鏈「去中國化」與「近岸化」趨勢,重塑全球貿易規則。
重點觀察與決策提醒
- 台灣半導體供應鏈若馬來西亞獲得關稅優惠,台商在馬既有產能(如日月光、矽品封測廠)是否迎來擴產契機?
- 台灣電子製造業如何評估馬來西亞與越南、泰國在美國市場准入條件的差異,調整東南亞佈局優先順序?
- 台灣政府是否需參考馬來西亞談判策略,在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後續談判中設定更明確的產業保護紅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