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路透》報導,美中兩國自14日起正式對跨洋航運公司加徵新一輪港口附加費,範圍涵蓋節慶玩具到原油等多項商品,使「航運費」成為全球最新貿易戰場,相關政策實施後,風險資產全線走弱,虛擬貨幣首當其衝。
截至美東時間14日下午,比特幣一度觸及11萬0023.78美元低點,最新報11萬3129美元,日跌幅約2.3%,比特幣自10月6日創下歷史高點12.6萬美元以來,已回吐近一成漲幅;乙太幣則一度跌至3900.8美元,最新報4128.47美元,跌幅約3.7%。
在美中貿易關係急遽升溫之際,美國總統川普週二在社群媒體Truth Social發文表示,考慮終止與中國的食用油貿易往來,藉此「回敬」北京停止購買美國黃豆的政策。川普強調「中國刻意拒買黃豆,是經濟敵對行為,美國完全可以自產食用油,不必依賴中國」。
根據美國農業部資料,2024年中國仍是美國黃豆最大買家,進口量達2,700萬公噸、總值128億美元;自今年5月起,北京未再購買任何美國黃豆,轉向自南美進口,其中阿根廷甚至在美方宣布200億美元貨幣互換協議當日,同步取消出口稅以擴大對中國的供應。
值得關注的是,美方預計最快於11月1日對中國商品徵收 100%關稅,以回應北京對稀土出口的限制措施。美國貿易代表葛里爾(Jamieson Greer)週二接受《CNBC》專訪時直言:「關鍵取決於中國的下一步動作,他們才是升級對抗的一方。」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週二接受《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專訪時也直指,「中國近期對稀土及關鍵礦產實施出口管制,是刻意削弱全球經濟、想把全世界一起拖下水」的行為。貝森特重申,美國「不尋求衝突,但也不會容忍經濟脅迫」,並呼籲盟友採取協同行動,「共同維護開放、穩定與可預測的全球貿易環境」。
分析人士指出,貝森特的談話顯示美國財政與貿易政策部門立場一致,意圖藉關稅、投資限制及資源替代三管齊下,建立「去中國化供應鏈」。目前華府正與澳洲、加拿大及南美國家洽談稀土採礦與冶煉合作計畫,同時推動在內華達與德州開採稀土的國內專案。
白宮官員表示,川普仍保留與習近平會面的可能性,但條件是北京必須「撤回軍事用途出口禁令」,並恢復市場開放。美方亦強調,若中國持續採取報復性政策,美國將「不排除祭出更強制性金融制裁」。
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EA)資料,中國掌控全球 60% 稀土開採與90%以上精煉產能;近年美國試圖建立替代供應鏈,但商用化進展緩慢。專家對此示警,若出口限制長期化,可能導致先進晶片、電動車及國防產業等成本大幅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