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醫創協同手術新紀錄 多主治同步執刀一小時完成複雜骨折修復。(圖/市醫提供)
【亞太新聞網/記者蕭任峰/台中報導】
臺中市立老人復健綜合醫院再創醫療新突破!一名57歲婦人因車禍造成雙手多處粉碎性複雜骨折與脫位,經急診團隊即時處理後,院方啟動「多主治醫師協同手術機制」,由骨科部蘇伯翰、江晟弘、毛睿廷三位主治醫師聯手操作,僅用一小時即完成四處骨折的微創修復,術後三日康復出院。這項創新模式大幅縮短手術與麻醉時間,將傳統五小時的作業壓縮至一小時,顯著減輕病患疼痛與麻醉風險,也降低醫療團隊負擔。
骨科主治醫師蘇伯翰表示,患者送抵急診後,醫療團隊立即進行初步復位與固定,並於24小時內安排手術。手術採「多主治協同模式」,由三名醫師同時操作左右手四處骨折的微創修復。此分工方式不僅提升安全性與精準度,更讓手術時間縮短至一小時。由於傷口小、出血少,患者術後隔天即可開始復健,恢復情況良好。
▲治療前與治療後。(圖/市醫提供)
張建鈞助理副院長暨骨科主任指出,這項創新手術模式的核心在於跨專科整合。過去需單一醫師分段完成的多部位骨折手術,如今可由多位主治醫師並行執刀,使手術與麻醉時間同步縮短,降低併發症及出血風險,同時提升醫療人力運用效率。對護理與麻醉團隊而言,也能顯著減輕負擔,讓手術室與病房運作更流暢,成為醫療人力吃緊時代的重要解方。
張建鈞進一步指出,市醫骨科部七大核心特色包括:
1.術前跨專科會議嚴格把關;
2.導入ERAS加速復原流程;
3.結合4K影像與3D導航等微創科技;
4.次專科分流支援制度;
5.24小時整合團隊待命;
6.採用高信賴度植入物;
7.術前術後一條龍品質管理。
這套系統兼顧效率與安全,顯著提升手術成功率與病人安全,也讓「少時間、低負擔、高品質」的醫療理念落實在臨床現場。
▲市醫創協同手術新紀錄 多主治同步執刀一小時完成複雜骨折修復。(圖/市醫提供)
自9月24日正式營運以來,骨科部已完成逾50台手術、服務超過600人次門診。團隊由李建智醫療副院長、李漢忠腦中風中心副院長、張建鈞助理副院長、陳賢德中醫大附醫骨科部部長、林琮凱副部長、施宏謀急診主任等共同統籌,整合脊椎、關節、手外科、運動醫學、足踝與肩關節等六大微創次專科,並結合整形外科、神經外科與急診團隊,組成橫跨11位骨科主治醫師與近50名醫護同仁的堅強陣容。中心亦導入羅莎機器人、3D導航與4K影像系統,打造智慧化精準醫療新模式。
院長張坤正表示,市立醫院的任務不僅在於救治急重症,更肩負「全齡全程健康照護」的使命。院內24小時專業團隊隨時待命,從急診、手術到術後復健提供最即時、最安心的服務,持續守護臺中市民的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