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秦毅君/臺東報導
為推動食農教育政策,臺東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臺東農改場)於114年10月17日(星期五)在達仁鄉安朔國民小學辦理食農教育課程,參加學生與教師合計34人,課程邀請第四屆百大青農林建中先生擔任講師,以臺灣藜為主題,引導學生認識原鄉作物及傳統農耕技巧,傳承在地飲食文化。
▲食農教育課程,講師示範移植臺灣藜幼苗。(圖/臺東農改場提供)
教學內容包含介紹臺灣藜的生長習性、栽培管理、營養價值及病蟲害防治等農業知識,並說明臺灣藜是原鄉傳統重要作物,因其絢麗繽紛的色彩,在原住民傳統祭儀上,常用來作為裝飾布置的素材;臺灣藜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除富含膳食纖維及鈣、鋅、鎂等礦物質,也含有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的多種必需胺基酸,是優質的天然保健食材,不僅可搭配米飯製作成紅藜飯,也可用於烘焙麵包,市面上亦有臺灣藜穀物棒等加工產品,展現其多樣化的應用方式。
▲食農教育課程,講師與學生互動情形。(圖/臺東農改場提供)
在實作體驗課程,講師為加深學童於課堂中學習的知識,帶領學童親手觸摸土地與認識栽培環境,以撒播的方式種植臺灣藜,讓學生透過與土地的連結,理解友善環境對於農耕文化的重要性。參與教師回饋,從農業角度延伸至飲食、文化等教學內容,再藉由種植體驗過程,學習尊重農民的付出與自然環境的珍貴,是一堂收穫豐富的課程。
臺東農改場本(114)年度結合校園及在地資源,共同推動特色作物食農教育系列課程,成效獲各界肯定,明(115)年度將持續依據各學校區域需求及特性,以在地特色作物為主題開設食農教育課程,歡迎轄內有興趣的國中、小學校於本年10月31日(星期五)前提出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