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首座結合市立美術館與市立圖書館的台中綠美圖將於10月28日至11月16日展開為期三週的試營運。台中市立美術館試營運期間將開放公共空間,推出「打開,我們的美術館:與綠美圖相遇的 N 種方式」系列活動,以及適合全齡的典藏教育展、普立茲克獎建築師SANAA專題講座、匯集國內外重要藝文館舍的國際論壇等一系列多元精彩的展演活動,邀請市民體驗綠美圖的建築魅力與中美館的藝術能量。

中美館表示,「打開,我們的美術館:與綠美圖相遇的 N 種方式」系列活動由豪華朗機工共同創辦人,同時也是策展人林昆穎策劃,呼應綠美圖融合美術館與圖書館的特質,以及建築通透且流動的語彙,以「靈感是互相啟發」為策展核心,邀集三組創作者以綠美圖為靈感發展新作品,並規劃涵蓋視覺藝術、表演藝術、文學與教育推廣的跨域展演活動,讓建築空間成為藝術對話的平台。
活動亮點包含日本導演菱川勢一以台中城市日常創作的影像裝置〈斑駁光影組曲〉;台中文學家甘耀明為綠美圖量身創作的書寫計畫〈少年、梅花鹿與綠美圖〉並結合夜間燈光裝置;表演藝術家林祐如、田孝慈與導演陳冠宇、聲音創作者廖海廷、服裝設計師蔡浩天合作共創的〈慢慢散步,在美術館〉,觀眾除可自由參與11月1日及11月8日的現場演出外,也能於綠美圖大廳服務台掃描QR code觀看影像檔案,跟著影片中的表演者步伐自行探索綠美圖空間。

還有不容錯過的週末公眾活動邀請觀眾參與,11月2日與11月15日將舉行「由內到外:寫生馬拉松」,邀請六位創作者帶領民眾以多元媒材記錄綠美圖周邊景色,透過身體與想像感受環境與建築之美;11月8日登場的「靈感之徑:從日常到我們的美術館」藝術家講座,則邀請策展人林昆穎與創作者甘耀明、菱川勢一、林祐如、田孝慈、陳冠宇等,分享他們與綠美圖的相遇歷程,並談論如何將感知轉化為創作。
典藏教育展「庫房裡的光」以綠美圖的建築特色「可視性庫房」為概念延伸設計,打破過往封閉的典藏印象,以三面連結庫房空間的落地窗讓觀眾得以窺見藝術保存的幕後日常。展覽以「光」為線索,象徵庫房的開啟,同時光也是創作的靈感,以及藏品入庫前環境檢測與作品檢視的重要工具,結合庫房展示與寓教於樂的互動體驗,揭示藝術作品從誕生、典藏到保存的生命歷程,引導觀眾認識中美館典藏品及典藏保存實務工作的豐富面貌。

11月15日至16日登場的「交會之所—打造共融的文化場域」國際論壇,論壇涵蓋「與城市共生的美術館」、「藝術與閱讀交會的創新可能」、「藝術作為共融對話的橋樑」、「美術館延伸的遊戲森林」四大主題。邀集來自 10 國、13 位國內外重要機構館長及專家齊聚台中,包含德國包浩斯德劭基金會、新加坡國家美術館、法國龐畢度中心公共資訊圖書館、挪威新國家美術館、奧地利 ZOOM 兒童博物館、日本東京都美術館,以及國立台灣美術館和新北市美術館等,共同探討文化機構如何透過跨域合作、藝術教育與多元共融,推動城市文化永續發展,誠摯邀請國內外文化專業人士與市民踴躍參與。
文化局說明,此次綠美圖試營運更特別規劃11月7日於綠美圖演講廳舉辦SANAA專題講座「環境與建築」,由建築師妹島和世與西澤立衛親自分享綠美圖的設計理念、建築發展歷程,並開放第二現場及線上直播,引領大眾欣賞綠美圖如何以獨特的建築語言與外在、內在環境對話。

此外,11月1日傍晚爵士音樂節於綠美圖遮蔭廣場也有精彩的演出,11月2日的市民野餐日活動也在綠美圖外草地舉行。期待透過精彩的表演與活動,邀請民眾於試營運期間及12月13日正式開館後走進綠美圖感受藝術、圖書與建築的獨特魅力,見證文化新地標的誕生,更多資訊請上中美館官網 ( https://www.tcam.museum/zh )查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