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門
  • 地方
  • 生活
  • 產經
  • 綜合
  • 娛樂
  • 文教
  • 身心𩆜
  • 醫藥健康
  • 旅遊
  • 美食
  • 體育
  • 法律天地
  • 合作媒體
  • 熱門
  • 地方
  • 生活
  • 產經
  • 綜合
  • 娛樂
  • 文教
  • 身心𩆜
  • 醫藥健康
  • 旅遊
  • 美食
  • 體育
  • 法律天地
  • 合作媒體
最新新聞
2025正裝時刻「星光紳士沙龍Suit Award After Party」閃亮登場!世界冠軍西服展演、知名藝人舞台演出嗨翻台北周末夜!
宜蘭福州同鄉會辦敬老餐餐敘 共聚一堂分享美味餐
光復節 鄭麗文斥民進黨“台灣主權未定論”荒謬愚昧 從開羅宣言到中日和約 確立戰後法理基礎
台灣光復80周年無官方紀念活動 馬英九批荒唐 強調:兩岸的中國人都必須記取歷史教訓
鄭麗文新人事遭質疑 朱立倫:都給予祝福
165打詐儀錶版FOR墨新聞
979582
114污水banner
1140707-0720-地價稅
1140721-0803-電子稅單
05.banner_工作區域 1 複本
S__48128050
首頁 » 大陸設立台灣光復紀念日招待會在北京舉行 王滬寧發表最新對台論述
熱門

大陸設立台灣光復紀念日招待會在北京舉行 王滬寧發表最新對台論述

韋 石
韋 石
Published: 2025/10/25
Share
10 Min Read
大陸設立台灣光復紀念日招待會在北京舉行 王滬寧發表最新對台論述
中共中央台辦、國務院台辦在釣魚台國賓館舉辦設立台灣光復紀念日招待會(中評)
分享文章

 

中評社北京10月25日電/今天是中國大陸首個法定台灣光復紀念日,中共中央台辦、國務院台辦25日中午在釣魚台國賓館舉辦設立台灣光復紀念日招待會,參加今天上午紀念台灣光復80周年大會的台灣各界嘉賓、大陸有關方面代表人士出席。

大陸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在會中發表最新對台論述,強調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還說和平統一後,台灣有七個「更好」。

「紀念台灣光復八十周年大會」於25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三樓小禮堂舉行,與2019年大陸舉辦《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是同一個場地,大會由李幹傑主持,期間安排四位「兩岸同胞代表」發言,後王滬寧發表講話。

王滬寧表示,大陸將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願以最大誠意、努力爭取「和平統一」,但絕不為各種形式的台獨分裂活動留下空間。他還明確列舉,「和平統一」後有強大祖國作後盾,台灣經濟發展、能源資源保障、基礎設施建設、安全保障、對外交往、民生福祉會更好、精神文化生活「會更好」。

台灣光復是中華民國恢復對台灣行使主權的重要鐵證,是台灣作為中國一部分的歷史事實和法理鏈條的重要一環,是兩岸同胞的共同榮光和全體中華兒女共同的民族記憶。10月24日,大陸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作出決定,以法律形式將10月25日設立為台灣光復紀念日,並通過多種形式舉行紀念活動。

中共中央台辦、國務院台辦主任宋濤在招待會上致辭時表示,由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決策,大陸全國人大常委會嚴格履行法定程序,審議通過相關決定,在台灣光復80周年之際設立台灣光復紀念日,充分體現了人民的意願和國家的意志。設立台灣光復紀念日,是我們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的重要舉措;是我們維護一個中國原則、反對“台獨”分裂和外來干涉的有力行動;是我們堅定支持愛國統一力量的具體體現。我們有能力挫敗“台獨”分裂,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有深化兩岸交流合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堅定意志;有信心推進祖國統一大業,增進台灣同胞利益福祉;有底氣應對各種挑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台灣《觀察》雜誌社發行人紀欣表示,設立台灣光復紀念日符合廣大台胞的共同心願,定能喚起兩岸同胞的共同記憶,激勵台灣同胞銘記歷史,繼承發揚愛國主義傳統,立足於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始終以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為榮,努力促進國家統一和民族復興。

與會台胞紛紛表示,設立台灣光復紀念日正當其時、意義重大,必將鼓舞全體中華兒女特別是台灣同胞增進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兩岸同胞都是中國人的認知,堅定反對“台獨”分裂和外來干涉的意志決心,凝聚為祖國統一、民族復興而團結奮鬥的強大力量。

招待會後,與會台灣嘉賓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參觀《不屈的寶島 丹心向祖國——台灣同胞抗日史實展》。

中共中央台辦、國務院台辦主任宋濤在招待會上致辭(中評社)
Previous Article 台灣社會各界紀念抗戰勝利與台灣光復80週年 台灣社會各界紀念抗戰勝利與台灣光復80週年
Next Article 蕭旭岑:國民黨兩岸路線從來不需辯論 黨章政綱都根據中華民國憲法 蕭旭岑:國民黨兩岸路線從來不需辯論 黨章政綱都根據中華民國憲法
  • 關於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聯絡我們
  • 關於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聯絡我們
Copyright©MORE News
Welcome Back!

Sign in to your account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Password

Lost your password?

為了帶給你更好的瀏覽體驗我們的網站中有使用Cookie,幫助我們改善網站的結構和行銷分析。如果你同意使用請點擊了解,我們會權利提供你更完善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