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雲報]記者王俊欽/桃園報導

質詢鐵皮倉庫火災風險管理與消防安全強化建議,上週桃園區樹仁三街鐵皮倉庫發生火災,消防弟兄冒險搜救非常辛苦,但預防勝於救難,這類鐵皮建築報備率低且用途複雜,從倉儲、加工到兼作宿舍,消防風險極高。
1.是否掌握全市高風險鐵皮倉庫清冊?
這些未報備或用途不明的鐵皮屋,消防系統是否與地政、經發、工務單位系統整合,建立「潛在火災熱區」清單?
2.定期稽查機制為何?
依據建築法第25條:
建築物之使用,應依核准之用途。
若核准用途為「倉庫」或「工業用途」,即不得作為「住宅」或「宿舍」。
消防稽查多半針對合法登錄的場所,那未報備的、半工半住的鐵皮屋管轄權則?
二、建議方案:
1.建立「鐵皮倉庫防火風險分級制度」
高風險:存放易燃品、靠近住宅區者,列入「優先稽查」名單,每季檢查。
中低風險:採年度抽查。
並由消防局公開風險地圖,讓居民知道住家周邊的潛在危險。
3.推動「倉庫防火自主設備補助方案」
- 鼓勵業者安裝簡易自動灑水系統、煙霧偵測器,市府可部分補助。
- 以「補助+輔導」方式,讓業者願意主動改善,而非等火災後才追責。
4.跨局處聯合清查行動
- 與工務、經發、地政建立鐵皮建物資料庫,確保能追蹤到實際使用者。
- 同時比照「公安大體檢」模式,每年公布執行情形與改善率。

本席請消防局明確回覆──
什麼時候可以完成桃園市高風險倉庫完整清冊?
什麼時候啟動分級管理與自主設備輔導?
安全不能靠運氣,鐵皮屋防火,市府必須先動起來。
質詢單位:智慧城鄉發展委員會
主題:市民卡APP無法用於公車搭乘的落差問題
根據審計處的最新報告指出——桃園市民卡APP目前仍無法用於市內公車搭乘。
「一機在手、數位生活」,結果市民卻發現:
能繳費、能查資料,卻不能搭公車、不能真正通勤整合,與市府宣傳的智慧願景,落差非常大。
目前導入的最大瓶頸是什麼?
是硬體、軟體?還是卡在電子支付、票證業者授權問題?
桃園每年投入巨額推動智慧城市,但市民最期待的「一機通行」功能卻卡關多年。
這不只是技術問題,而是「跨局處協調」與「落地思維」的問題。
建議:
- 儘速與交通局、票證公司協調,設定明確上線時程表。
2.優先整合「公車+市民卡APP」作為全市智慧交通的基礎模組,未來再擴充到YouBike、停車場與觀光票證。
小結:
桃園要做「智慧城鄉」表率,但如果市民連搭公車都要掏出不同的卡,那這個「智慧」恐怕只是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