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門
  • 地方
  • 生活
  • 產經
  • 綜合
  • 娛樂
  • 文教
  • 身心𩆜
  • 醫藥健康
  • 旅遊
  • 美食
  • 體育
  • 法律天地
  • 合作媒體
  • 熱門
  • 地方
  • 生活
  • 產經
  • 綜合
  • 娛樂
  • 文教
  • 身心𩆜
  • 醫藥健康
  • 旅遊
  • 美食
  • 體育
  • 法律天地
  • 合作媒體
最新新聞
中華電信ESG「泰舊換新 竹構未來」助青年返鄉撫育竹林固碳愛地球
多元繳稅管道好便利 行動支付輕鬆PAY
她想去「朝聖」、他想「刷馬桶」 《夜半11點學校見》CP戲外超反差
人民團體應該如何解散(上)?
尼米茲號雙墜機事件:美國「秀肌肉」變「失誤秀」 南海軍事平衡再掀波瀾
165打詐儀錶版FOR墨新聞
979582
114污水banner
1140707-0720-地價稅
1140721-0803-電子稅單
05.banner_工作區域 1 複本
S__48128050
首頁 » 貪玩手機憋便憋出病!阮綜合急診醫揭開學季孩童便秘潮
合作媒體

貪玩手機憋便憋出病!阮綜合急診醫揭開學季孩童便秘潮

焦點時報
焦點時報
Published: 2025/10/28
Share
9 Min Read
貪玩手機憋便憋出病!阮綜合急診醫揭開學季孩童便秘潮
貪玩手機憋便憋出病!阮綜合急診醫揭開學季孩童便秘潮
分享文章
貪玩手機憋便憋出病!阮綜合急診醫揭開學季孩童便秘潮
阮綜合醫院 蕭宇超醫師【圖文/阮綜合醫院 提供】

【焦點時報/記者蔡宗憲報導】一名11歲小五男生因為腹痛、冒冷汗、嘴唇發紫、手腳冰冷被送來急診,經問診、觸診及腹部X光檢查後診斷是便秘,為他灌腸後解出很多大便,症狀也隨即緩解。媽媽說男孩習慣邊大便、邊玩手機,都是被罵上太久才匆忙沖馬桶、從廁所出來,自己也都不清楚是否有大出來或有沒大乾淨!

另一名6歲女孩除了肚子痛得直哭叫,腹部並明顯異常脹大,經腹部X光檢查發現她"一肚子大便"!媽媽說她可能剛上小學,還沒習慣上課節奏,有便意也忍著不去廁所,就連幾天沒上大號也記不清,直到症狀嚴重掛急診。

還有一名周歲女嬰大便乾硬並形似"羊大便",除帶有鮮血併肛裂前來急診求治。檢查後診斷為便秘造成的肛裂、腹痛。媽媽說女嬰自從換副食品後才有便秘情況,醫師除了衛教副食品與並醫囑軟便藥先持續一段時間,以減輕排便疼痛,改善肛裂問題。

急診兒科主治醫師蕭宇超說明:小兒功能性便祕是指排除生理結構與疾病問題,因排便、飲食習慣或心理因素所造成的便祕,孩童一個月內,每周排便少於3次,腹脹且解便時疼痛、糞便過硬或過粗,就是便秘了。情況多發生在添加副食品階段、如廁訓練階段、開始上學或轉換新環境的階段。

家長還會觀察到孩子經常不等程度的肚子痛、脹氣,食慾不振、精神差,有時內褲沾染滲便;排便時疼痛、需要很用力,且糞便堅硬、乾燥或呈顆粒狀,甚至有血絲等情形。嬰幼兒除了上述還有腹部異常脹大、吐奶、厭奶,哭鬧不安、活力不佳。

蕭宇超醫師談到:治療主要透過飲食調整(增加纖維質和水分)、腹部按摩、鼓勵運動及固定排便習慣來改善。情況嚴重的便秘,應遵從醫囑使用口服藥物、軟便劑或栓劑治療,若糞便卡住肛門口又嚴重腹痛時才使用灌腸。但家長不宜常以藥房購買的汍腸、甘油球為孩子灌腸,因為長期依賴會降低腸道自主蠕動能力,也可能造成肛門損傷,尤其幼兒肛門和直腸非常脆弱,自行處理會造成傷害。

蕭宇超醫師指出以下改善便秘方法:

1.調整飲食:增加水分與蔬果穀類等高纖食物的攝取,且務必雙管齊下才有效。幼兒一天要喝1000-1500cc,小學生一天也要1500-2000cc。蔬果則是每餐吃到(孩子的手)一至兩個拳頭的份量。

2.建立排便習慣:利用餐後胃結腸反射、便意升高時去上大號,並避免玩手機、看書報。注意不宜坐太久,每次約5至10分鐘,以免血液循環不良長痔瘡。若因環境不適應,排斥在學校上廁所,在家裡固定時內坐馬桶,即使沒排便也能培養習慣。

3.改善心理因素:順利排便時立即給予鼓勵,但避免過度強調或催促強迫,盡量減輕壓力及畏懼或。

蕭宇超醫師強調:由於便秘是腸道蠕動不佳,無法有效吸收足夠營養,長期便秘會導致食慾不佳,嚴重可能造成體重增加遲滯!而便秘通常不是一兩天造成的,除了藥物治療至少1-3個月,更需要同步調整生活及飲食習慣。若依然無改善,出現生長遲滯、體重減輕或偏輕、腹脹、神經學反射異常等情形,家長宜請醫師檢查、評估,以排除器質性問題。

Previous Article 台灣大換修手機電池最低6折起!27款優惠價 不限用戶 台灣大換修手機電池最低6折起!27款優惠價 不限用戶
Next Article 美股四大指數全面創高 台股2萬8近關情卻、記憶體走勢看俏 美股四大指數全面創高 台股2萬8近關情卻、記憶體走勢看俏
  • 關於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聯絡我們
  • 關於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聯絡我們
Copyright©MORE News
Welcome Back!

Sign in to your account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Password

Lost your password?

為了帶給你更好的瀏覽體驗我們的網站中有使用Cookie,幫助我們改善網站的結構和行銷分析。如果你同意使用請點擊了解,我們會權利提供你更完善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