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電信攜手台中市政府與雲林縣政府今(29)日,舉辦「中華電信AI樹木碳匯量測 啟動台中雲林校園永續共學」記者會。透過中華電信培訓完成、取得認證樹木碳匯公民科學家企業志工,結合AI人工智慧與碳匯量測技術,將協助台中市后里國中、雲林縣共五所學校1,255棵樹木碳匯量測,以AI展開永續教育的新篇章,創造校園永續共學。
用科技助力環境永續教育 生活中落實永續行動
記者會特別打造「AI助力環境教育課程」,由中華電信林榮賜總經理親自說明AI碳匯量測,如何透過樹木胸徑(DBH)與高度數據,計算出樹木的碳吸存量,示範科技如何成為永續教育的助力。這堂「AI×自然教育」課,不僅學生可見識到科學守護環境的方法,也讓教育現場充滿互動與啟發,期望藉由「看得見、摸得到、做得來、學得開心」的學習歷程,讓永續教育從概念走入生活,從體驗深化成行動。

中華電信總經理林榮賜表示,中華電信將AI與數據分析技術導入環境教育現場,協助學校以科學化方法量測樹木碳匯,建立基準資料,作為氣候教育與碳管理的重要依據。我們希望把校園變成一個大自然的教室,進行產、官、學的跨界,台中、雲林的跨域以及幼兒園小朋友、國中小學生、青壯年志工的跨世代共學,引領孩子理解自然、守護環境的起點。
從AI啟發到跨世代共學 校園是最佳環境教育場所
台中市政府教育局局長蔣偉民表示,后里國中長期推動食農教育與環境學習,本次與中華電信合作導入AI樹木碳匯量測技術,讓學生能從生活環境出發,理解永續與碳管理的概念。蔣偉民強調:「AI的導入讓抽象的碳匯數據被具體呈現,孩子能透過觀察與討論認識自然,讓學習不僅在課本裡,也在校園的每一棵樹上。」
雲林縣五所學校的參與則展現了地方教育單位推動環境教育的決心。雲林縣政府表示:「這項合作讓AI科技從城市延伸到鄉鎮校園,開啟跨世代共學的新篇章,也讓學生能理解自己生活的環境與全球永續目標的連結。」

中華電信將串聯全台綠色網絡 展現企業永續行動力
這項「AI × 碳匯 × 教育」的結合,讓跨世代共學的精神在校園落地,企業志工不僅是示範者,更是學習的陪伴者。
國際氣候智庫發展協會理事長邱祈榮教授也指出,樹木量測是碳匯管理的基礎,卻時常被忽略。中華電信除將AI技術導入校園,也結合教育現場與科學方法,讓碳匯數據轉化為學生能理解的知識,也讓永續教育更貼近生活、具體可行。

林榮賜總經理進一步表示,中華電信將持續推動「樹木碳匯公民科學家」計畫,從企業志工到校園教育行動,串聯全台的綠色網絡。未來將透過AI技術與教育單位合作,協助建立全台碳匯資料地圖,並推動更多跨縣市、跨領域的合作示範。他強調:「科技不僅可賦能環境永續,還能助力教育傳承。透過AI,讓每一代孩子都能理解自然,從校園出發,讓『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精神在一棵棵樹、一代代學生之間生根、發芽、茁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