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海軍的老牌航母「尼米茲號」(USS Nimitz)近日隨著美國總統川普展開亞洲訪問行程駛抵馬來西亞外海,原本是美方意圖向區域展示「印太戰略」決心的行動之一,卻因短短半小時連續兩起墜機事件而變了調。

根據美國太平洋艦隊證實,該艦於26日下午短短半小時內,先後發生一架MH-60R「海鷹」直升機與一架F/A-18F「超級大黃蜂」戰鬥攻擊機墜入南海國際水域。幸運的是,所有機組人員均已獲救,但事故的象徵性意涵遠比技術層面更引人注目。
這起「雙重墜機」事件恰逢南海局勢再度升溫之際。美國總統川普正與多國領袖在馬來西亞參與區域會議,試圖在外交場合重申美國對「自由航行」與印太盟友的支持。然而,美軍卻在自家最具象徵意義的航母上連摔兩架飛機,無疑削弱了這場「軍事存在秀」的宣示效果。
五十年老艦的極限
「尼米茲號」是美國現役中最老的核動力航空母艦,自1975年服役至今已五十年。它在冷戰、波灣戰爭與反恐時期扮演重要角色,如今接近退役。這次被派往南海,原意在象徵美國「海權傳承」與戰力延續,但結果卻反成為美國艦隊老化問題的現形記。

長年以來,美軍艦隊維持全球部署的壓力不斷上升。根據美國國會報告,超過三分之一的主力艦艇已超出設計壽命;人力與維修經費的不足,導致安全事件頻傳。從2017年「麥凱恩號」與「費茲傑羅號」撞船,到如今尼米茲號的「雙墜機」,一再凸顯美軍在維護與操作上的結構性問題。
對華府而言,這不僅是一次技術事故,更是體系老化與戰略過度擴張的反噬。當美國試圖同時在歐洲、亞洲與中東維持「全球警察」角色時,後勤與維護成本正逐漸壓垮軍力基礎。
南海緊張與外交焦慮
事故發生後,川普據傳匆匆結束會議提前離席,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也緊急趕赴日本與南海地區了解情況。外界解讀,美方的焦慮不僅來自軍事損失,更在於政治後果──這起事件讓美國「展示力量」的計畫瞬間變成「暴露弱點」。

與此同時,中國駐聯合國副代表耿爽再度批評美國「干涉他國內政」與「推動陣營對立」,並呼籲美方反思其全球軍事部署。雖然北京未直接評論墜機事件,但顯然將藉此強化「美國軍事存在導致區域不穩定」的敘事框架。對中方而言,美軍的任何失誤,都是外交與宣傳上的助力。
南海原本就是中美角力的高壓場。近年美軍「航行自由行動」頻率增加,伴隨盟國軍艦巡弋,已讓北京警戒升高。如今,當美國最老的航母出現事故,不僅令華府難堪,也讓區域盟友對美國的軍事可靠性產生疑問。
超級強權的鏡像
「尼米茲號雙墜機事件」在表面上是意外,但從更深層來看,它像是一面鏡子,映照出超級強權的焦慮與疲態。當美國仍以冷戰思維維持全球戰略佈局時,卻不得不面對技術老化、後勤壓力與國內政治分裂等現實挑戰。
美國長期以來以「自由航行」為名行「戰略制衡」之實,但軍事行動若脫離可持續性,終將陷入自我消耗。尼米茲號的事故,也提醒外界:一個超級強權若過度倚賴軍事投射維持影響力,其脆弱點往往並非來自敵人,而是出自內部。
在南海這片充滿角力的海域,美國想要展示的「力量」此刻卻以「失誤」收場,也許正象徵著一個時代的轉折——當權力的象徵開始顯露疲態,世界秩序的重心,也正在悄然轉移。(前民眾日報資深記者 屈文峰)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