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政/台東報導
「時代的需要,是天主的聖意」
「哪裡有需要,我們就到那裏去」
天主教聖十字架慈愛修女會,今(1)日在近800位教友及各界來賓熱情參與下,舉辦感恩慶典暨緬懷會祖瑪利德蘭修女200週年冥誕紀念活動,以紀念與緬懷「聖十字架慈愛修女會」與臺灣、與臺東的70年神與人的情緣,。
聖十字架慈愛修女會瑞士總會副總會長Gabriele修女特地出席致詞時說,感謝70年前受白冷會神父邀請,來到美麗的寶島,謝謝大家的一路陪伴及支持。今年逢會祖瑪利德蘭修女冥誕200周年紀,感謝修女們有這麼多忠誠的朋友、我們的在俗團團體無私奉獻。在大家的指導與支持下,讓本會得以成長茁壯,並維持初心共同攜手迎向另一個70年的未來。

紀念與緬懷活動中,除了感恩彌撒外,另穿插杵音文化藝術團、天仁幼兒園、救星教養院師生、印尼肯亞迎賓舞等表演活動,氣氛既歡樂也感人,最後在修女們的大合唱中讓活動達到最高潮。

聖十字架慈愛修女會在70年前的1955年,4位年輕的外國修女遵循1845年修會成立時,會祖瑪利德蘭修女說過的一句話「哪裡有需要,我們就到那裏去」,離開生活相對優渥與舒適的歐洲故鄉出發,經過一個多月的舟船與陸路路勞頓下,抵達位她們而言完全未知的臺灣基隆。隨後轉搭火車到高雄,再換汽車,在1955年5月5日來到臺東。修女們本著修會的宗旨「往最偏遠的地方,照顧最被忽略的人」,從此在臺灣後山的臺東開啟了無私奉獻的服務、助人與傳道的敬天愛人志業。70年後,包括臺籍修女們,頭髮白了、腰彎了、背駝了,但撫慰弱勢與愛人、助人的雙手,在長滿粗粗的手繭下,不曾停歇的握住每一雙可以握住的手、支持著每一位需要被關懷的人。

70年前的臺東,房子不多、矮矮的,馬路不平、揚塵蔽日,生活不便、物資缺乏,一切不便卻又貧困的日子裡,修女們在山海之間,包括蘭嶼、綠島,翻山越裡、渡溪越河,幾乎走遍臺東的每一寸土地、把從國外募來的生活物資,送進每一個生活窮困的家庭裡;用醫療衛生,改善了疾病與健康;將烹飪、縫紉、衛生教育等生活技能,教給客廳、廚房都沒有的婦女。修女們改善當年許多家庭的生活品質、陪伴與支持家庭成員的生活。那是天主的光、與愛,那是最溫暖的人性與神性的交織。

70年過去了,嘰嘰喳喳、荳蔻年華的修女們,話語不多了,老了。她們的一生,藉由醫療、教育、社會服務,開辦許多幼稚(園)園、學生宿舍、教養院、療養院、家政班、護理訓練等,本著1955年設立聖十字架慈愛修女會的方濟各會神父戴道濟曾說的「時代的需要,是天主的聖意」,隨著時代的變遷,與時俱進的提供不同的服務工作,以協助、支持與關懷臺東鄉親,直到今天。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天主教聖十字架慈愛修女會來臺70周年 今辦感恩彌撒緬懷會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