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路透》報導,美國咖啡巨擘星巴克(Starbucks)宣布出售中國業務控股權給私募基金博裕資本(Boyu Capital),交易估值達40億美元(約新台幣1,280億元),成為近年國際消費品牌最大規模的中國業務撤資案之一。
面臨瑞幸(Luckin)與庫迪(Cotti)等中國本土品牌的激烈廝殺後,星巴克決定調整策略、引入本地資金強化營運。根據協議,博裕資本將持有新合資公司最高60%股權,星巴克則保留40%,並繼續授權品牌與智慧財產權給合資企業。
交易完成後,星巴克估算其在中國零售業務總價值(包括出售收益、持股價值與未來十年授權收入)將超過130億美元。消息一公布,星巴克股價在盤後交易應聲上漲3%。
星巴克執行長尼可(Brian Niccol)表示:「我們的目標是讓星巴克體驗深入更多城市、接觸更多顧客,未來中國門市可望從目前的8,000家成長至超過20,000家。」尼可指出,引進博裕資本的資金與在地網絡,將有助星巴克在中國市場「重新加速」。
星巴克自1999年進入中國市場,被視為中國咖啡文化的開創者;然而根據Euromonitor資料顯示,星巴克在中國的市占率已從2019年的34%大幅下滑至2024年的14%。分析指出,瑞幸與庫迪以「9.9元拿鐵」策略迅速吸引客群,其平均售價不到星巴克的三分之一,成功搶走年輕消費族群。
瑞幸目前在中國擁有超過20,000家門市,今年更進軍紐約,直攻星巴克發源地;星巴克為避免陷入價格戰,轉而強化「第三空間」體驗與精品化定位,並調整部分非咖啡飲品價格、推出在地化產品,以重新吸引消費者。根據公司財報,截至6月29日止季度,中國同店銷售成長2%,高於前一季的零成長。
知情人士透露,博裕資本將協助星巴克加速拓點於二、三線城市,並提升現有門市的成本效率。2017年,麥當勞亦採取相似策略,以21億美元出售中國與香港80%股權給中信集團與凱雷資本,成功推動在地化營運。外界認為,星巴克此次出售可視之為「麥當勞模式2.0」。
博裕資本成立於2010年,創辦人之一為中國前國家主席江澤民之孫江志成,該基金早期以投資阿里巴巴、騰訊等大型科技企業聞名,近年轉向消費產業,入股蜜雪冰城(Mixue Group)及高端百貨SKP,持股分別達45%。CTR市場研究總經理Jason Yu指出:「博裕不像國企中信那樣擁有強大不動產供應鏈,但在資本策略、地方關係與數位合作方面能提供星巴克更多靈活支援。」
分析人士認為,此交易反映跨國品牌在中國進入「夥伴化經營」階段,面對中國本土新創品牌崛起與消費市場分層,外資企業傾向引進在地資金與管理團隊,以維持市場敏捷度與政策穩定性。星巴克保留品牌主導權與授權收益,也可降低營運風險,同時確保長期現金流。
外界預期,博裕入主後將推動更多數位化策略,包括會員平台整合與即時物流合作,強化星巴克在外送與線上銷售的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