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小河長,都是未來的改變種子!由新北市政府環保局與天下雜誌共同舉辦的「流域小河長 做河川的好朋友」活動,11/2(日)在板橋435藝文特區熱鬧登場。來自新北各地的4至6年級學童,肩負一日「河川守護者」任務——從濕地故事館的探索啟程,到新海三期人工濕地的實地觀察,孩子們透過一整天的學習與體驗,將環境教育化為生活行動力,也讓守護河川的理念,在每一個家庭的心中生根。
認識河川的秘密:從濕地故事館出發
「只要你願意行動,你就不只是學生,而是真正的河川好朋友!」志工老師一句開場,讓活動現場充滿熱烈掌聲。上午的課程在「新北市濕地故事館」展開,這座由新北市政府於2010年設立、位於板橋435藝文特區內的綠建築,是全台首座結合環境教育、生態展示與再生能源的永續場域,以充滿互動與童趣的方式體現新北的水文美好。
孩子們跟著志工老師的導覽腳步,透過電子互動書「濕地大百科」認識大漢溪流域的生態樣貌,從鹿角溪到浮洲濕地,一一串起新北河川的生命地圖。走進「濕地小小設計師」互動區,孩子好奇地操作多媒體設計屬於自己的濕地卡片。透過觸控式螢幕,孩子們認識濕地故事館的代言人——高蹺鴴寶寶「三兩六」的誕生故事,逗趣可愛;新北濕地的開闊模型,則模擬大漢溪從上游到下游的棲地變化,展示滲水岩壁、溪流、水田、埤塘等多樣生態樣貌。現場的家長一邊陪伴、一邊聆聽,親子共學,感受環境教育的豐盛體驗。
在羽林生態整合資源協理黃騰毅老師的帶領下,孩子專注地用摺紙DIY做出「濕地三寶」寄居蟹、鱟與彈塗魚,可愛生動的生物設計,讓孩子們之間互動熱烈,尤其有獎徵答更是熱情回應,生態知識輕鬆學。

走入自然現場:小河長的行動任務
午後,活動進入重頭戲——戶外實作。在板橋的新海三期人工濕地,孩子與家長們在志工與老師帶領下,化身「濕地守護隊」。這座佔地約6.5公頃的人工濕地,每日可處理約5,000噸生活污水,透過沉澱池與植物淨化,讓水再度乾淨地流回大漢溪。
在老師指導下,孩子們分組進行任務:有的移除外來種植物,有的清理河岸垃圾,還有孩子發現剛學到的濕地鳥類與昆蟲。完成戶外任務後,大家回到濕地故事館,學習水質檢測實作,從觀察顏色變化到記錄pH值,孩子們親手測得的每一點數據,都是守護河川的具體行動。最後的成果分享中,小河長們舉起任務卡,許下「讓河川變乾淨」宣言,現場掌聲熱烈,讓整天的學習畫下充滿希望的句點。

「流域小河長」活動是一場給孩子生活化的公民學習。孩子們在河畔的笑聲與汗水,正是環保教育最真實的起點。新北市政府環保局表示,透過與《天下雜誌》攜手推動「流域小河長」活動,期望讓更多家庭理解河川與生活的緊密關聯,從教育扎根,建立永續環境的共同意識。未來環保局將持續推廣「全民河川守護行動」,讓更多學校與社區共同參與,讓每個人與水資源守護行動能共好共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