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s586/記者侯姵伃報導】
在臺南安平的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一場關於「歷史如何被重新觀看」的實驗正在展開。自11月起,臺史博推出兩部全新虛擬實境(VR)動畫作品——《hongu’ Utux 彩虹》與《重返第一法庭.噍吧哖世紀大審判》,嘗試用沉浸式科技翻轉歷史敘事,讓觀眾以第一人稱的視角進入殖民時期的現場,重新思考身分、體制與正義的界線。
【重返1935:泰雅青年與現代文明的碰撞】
《hongu’ Utux 彩虹》的故事設定在1935年,日本殖民政府為慶祝「始政四十周年」舉辦臺灣博覽會之際,一位名叫「瓦歷斯」的泰雅青年,面臨文化傳承與現代文明的雙重壓力。觀眾將化身為主角,親身體驗他在傳統信仰與現代制度之間的掙扎與抉擇。
這部作品特別以泰雅語全片配音,並由族語顧問深入部落與耆老共同確認語境,讓語言不只是溝通的媒介,更成為重現歷史感的文化脈絡。導演團隊希望藉由「聽見語言的重量」,讓觀眾感受殖民體制下文化碰撞的張力與細微情感。
為延伸觀影體驗,《hongu’ Utux 彩虹》同步推出六部探討當代原住民族議題的教育短片,將沉浸式歷史體驗與現實社會議題連結,試圖從歷史情境中啟動當代思考。
【回到審判現場:以人民視角看噍吧哖】
另一部作品《重返第一法庭.噍吧哖世紀大審判》則把觀眾帶回1915年臺灣最大規模的抗日事件——噍吧哖事件。作品重現當時的臨時法庭(現為國定古蹟臺南地方法院第三法庭),但視角不再鎖定於領袖余清芳等人的抗爭,而是轉向法庭中真實存在的普通人——被告、辯護人、旁聽者。
導演團隊以多重敘事的方式,讓觀眾在VR空間中自由探索,從不同角色的立場感受審判現場的肅穆氛圍與道德矛盾。科技的介入,讓歷史不再只是「被看見」,而是「被經歷」——觀眾不再是旁觀者,而是成為那段歷史的見證人。
【當VR遇見歷史:從靜態展示到情感對話】
臺史博策展團隊指出,兩部作品雖聚焦不同主題,卻都回應同一個核心命題——在殖民體制下,個人如何尋找尊嚴與生存的空間。
無論是泰雅青年的文化認同,或噍吧哖被告在壓迫下的抗辯,VR科技提供了一座橋樑,連結過去與當下、記憶與感知。
從展覽形式來看,這是博物館從「靜態展示」轉向「動態共感」的一次嘗試。歷史不再被玻璃櫃封存,而是進入觀眾的感官與情緒之中,化為一次與記憶的對話。
【觀展資訊】
《hongu’ Utux 彩虹》與《重返第一法庭.噍吧哖世紀大審判》兩部VR動畫自11月4日起於臺史博「VR再現製造所」定時放映。詳細場次與預約方式,可至官方網站查詢:
👉 https://www.nmth.gov.tw/cp.aspx?n=85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