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宣布,位於台中中科的「A14世代」(即1.4奈米)晶圓廠正式動工,該廠為公司史上投資金額最高的單一計畫,總金額高達485億美元(約新台幣1.58兆元),預定2028年正式量產,屆時將締造台灣邁入「埃米時代(Angstrom Era)」的重要里程碑。
據科技媒體《Wccftech》報導,台積電A14晶圓廠原先規劃為2奈米製程基地,但台積電為強化在全球技術領先地位,決定直接升級至1.4奈米節點。此舉象徵台積電要將最尖端的製程留在台灣,同時把部分2奈米產線擴建於美國,以因應來自高效能運算(HPC)及行動裝置客戶的龐大需求。
A14廠區共規劃四座晶圓廠,第一期預計2027年底試產,初期月產能可達5萬片晶圓。這座超高階廠將主要供應蘋果、Qualcomm與聯發科等行動應用大客戶,同時也被視為NVIDIA、AMD等AI與伺服器運算晶片的下一代製程關鍵據點。
值得注意的是,A14節點並未採用Intel 14A等競爭對手正在導入的高數值孔徑EUV(High-NA EUV)曝光技術,而是延續台積電既有的EUV與多重曝光整合方案,以降低生產成本與風險。業界認為,台積電此舉展現其製程微縮能力與量產效率的自信。
台灣維持技術核心 海外專注量產與擴張
業內人士進一步分析,台積電在全球擴廠布局中,美國亞利桑那廠主攻2奈米與成熟製程的量產擴充,日本熊本廠聚焦28奈米與車用晶片,而台中A14廠則是維持「技術命脈」的戰略基地。這樣的結構可讓公司兼顧研發深度與客戶供應穩定性,形成「技術在台、產能分布全球」的格局。
與此同時,日本Rapidus半導體計畫於2027年量產2奈米晶片,三星亦加速推進1.4奈米製程競賽。外界認為,台積電率先啟動A14建廠,顯示其仍掌握業界最穩定的技術節奏,並持續鞏固高階製程領先優勢。
台積電表示,A14節點將進一步提升晶片能效比(PPA),支撐新世代AI運算、行動裝置與雲端伺服器的龐大需求。隨著A14世代啟動,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版圖的戰略地位將再度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