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綜合報導/中國國民黨主席鄭麗文8日下午將出席白色恐怖秋祭追思慰靈大會,遭到民進黨抹紅。台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中午發表4點聲明,強調秋祭紀念的志士,包括台籍在內不分省籍的白色恐怖犧牲者,他們以生命承擔理想,追求民族和解與社會公平。他們的犧牲,是對社會正義與和平的警醒,也是後人必須銘記的歷史教訓。
下午的秋祭在台北市萬華區馬場町紀念公園(水源路及青年路口)舉行,國民黨主席鄭麗文、受難人代表、烈士遺族代表、社會代表、青年代表分別致詞。接著台灣民主自治同盟向在台犧牲烈士致敬,和平歌詠隊獻唱、和平朗誦隊朗誦,與會者向人民忠魂犧牲烈士及往生同志獻花。 舉行秋祭的台北市馬場町紀念公園,在1940年代末期至1950年代初期為槍決政治案件當事人的主要刑場,由憲兵第四團負責執行,受難者家屬到此都難掩悲傷。 台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表示,這項一年一度的秋祭從1991至今第35年,馬英九擔任台北市長期間曾出席。最多時全台有近3千人出席。 台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聲明如下: 白色恐怖秋祭的真正意義:追思志士,面向和解,社會公義 一、回應輿論扭曲,重申秋祭立場 近日社會輿論針對中國國民黨主席鄭麗文女士出席“白色恐怖秋祭追思慰靈大會”,出現不實與惡意言論,甚至將秋祭曲解為“祭拜“共諜”或“替敵人平反”。 我們嚴正指出:秋祭是由白色恐怖倖存受難人與犧牲者家屬自發舉行的歷史追思,自1991年起,已經舉辦34年。其宗旨在於追思為民族和解、社會改革而犧牲的進步志士,重申歷史真相,呼喚社會公義。近期一些媒體或自媒體主觀認定本活動針對吳石等特定犧牲者祭悼,並非本會立場。 二、追思志士:民族創傷與社會良心 白色恐怖是一段民族共同的創傷史。自1950年代以來,無數台籍及來自各省籍的軍人、教師、學生、勞工與知識分子,懷抱對民族復興與社會正義的信念,卻在內戰與冷戰加重的“戡亂體制”下遭受鎮壓與犧牲。 他們的理想被定罪,他們的名字被抹去,留下的,是整個民族必須共同承擔的歷史悲劇。這不是個別命運的不幸,而是民族的不幸與社會的不義。 秋祭紀念的志士,包括台籍在內不分省籍的白色恐怖犧牲者,他們以生命承擔理想,追求民族和解與社會公平。他們的犧牲,是對社會正義與和平的警醒,也是後人必須銘記的歷史教訓。 ![]() 三、主辦與與會者身份:歷史見證者的莊嚴追思 白色恐怖秋祭的主辦單位與與會者,幾乎全是當年受難者本人或至士家屬。他們親身經歷政權暴力與家園失落,如今仍以和平、理性的方式追思,呼籲社會正視歷史、珍惜和平。這是一個歷史見證者的莊嚴儀式。 四、歷史教訓:記得、和解、共榮 七十餘年過去,台灣社會仍應從歷史中學會理解與共存。唯有承認錯誤、正視創傷,社會才能走出恐懼與敵意,邁向民族和解與社會正義。秋祭追思,歷史的悲劇,不應成為攻擊個人的工具。讓歷史被記得,讓社會得以和解,讓民族走向共榮。 台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 (中評社) |

